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为何美国鹰派近期频发反华杂音挑动美中对抗?

张志新  ·   2019-07-29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中美关系;中国危胁论;时事
打印
纠错

  7月23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大谈“中国对美情报威胁”,“中国正对美打一场战争”。事实上,这并不是近期美国发出的唯一的反华声音。7月18日,美国130名前政府官员与退伍军人和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在力挺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政策的同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中国扩张”等谬论,并鼓吹美国政府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对抗路线”。那么为何美国近期频出反华声浪呢?

  显然,上述公开信是对此前百名美国学者联名致信总统特朗普称“与中国对抗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公然反驳。在7月3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公开信中,百名支持对华接触政策的学者称,特朗普政府目前将中国塑造成美国敌人的做法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上述“接 触派”学者认为,“北京并不是必须全方位对抗的经济敌人或重大国家安全威胁”,“美国把中国当作敌人并使其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努力,将破坏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并损害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

  “接触派”学者的公开信除展现出美国学术界内部对中美关系仍有理性之声外,它还表明华盛顿并没有“必须与中国为敌”的压倒性共识。换言之,特朗普政府对华挥舞关税大棒,乃至阻碍两国间正常的学术交流与人员往来其实并未完全得到美国社会的支持。

  或许是看到“接触派”学者的声音引起人们对美国政府目前对华政策的反思,以及近期在中美经贸磋商中特朗普有妥协的倾向,才有130余名主张对华强硬的“遏制派”人士联名发信继续为“中美对抗”火上浇油,继续为“遏制中国”寻找借口。

  在“遏制派”的公开信中,他们大谈中国对现有国际体系构成“颠覆性威胁”,还利用军事和经济手段“恐吓其他国家”,称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争取更大的权力”,而这将是其他国家的“噩梦”。其实,对于美国保守派的上述“疯言疯语”大可不必在意。从这130人中找几个代表,就可知道这些人的“成色”。

  “遏制派”公开信的执笔人是前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官员詹姆斯•法内尔。此公2014年在职时公然宣称“中国准备跟日本打闪电战”,其荒唐言论引发不满,不久就被撤职。

  另一个联名者为华人学者章家敦,他在本世纪初曾多次预测“中国即将崩溃”,因屡屡失算而声名狼藉。

  还有一个联名者是美国前外交官谭慎格,据称早年因在华经商失败而从此走上“仇华”不归路,曾在智库传统基金会任职,但后来因其“亲台反华”的主张太过极端而被辞退。

  凡此种种,类似章家敦、谭慎格之流汇聚一起,不可能指望他们对华做出理性、客观的分析,主张“对华强硬”乃至“遏制中国”,实际上只是出于他们仇华、反华的政治偏执乃至个人恩怨。

  从本质上看,上述两份公开信的交锋是2015年底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的延续和深入。当时美国战略界与学界辩论的焦点是过去40年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否已经失败,尽管并无明确的结论,但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正在超越俄罗斯成为美国未来必须全面应对的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接触政策即便不会终结也必须调整。

  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虽未形成明确、完整的对华政策,但是执政团队采取的措施有向“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态势,而“遏制派”公开信则在强化这一趋势。

  然而,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美国既不能像冷战后初期那样维持“一超独霸”的局面,也不能独自应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轻易被任何外部势力所打断或阻止。

  正如“接触派”学者所言,美国非但不能阻止中国的崛起,却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应当鼓励中国参与新的或经过调整的全球体系,让中国有更大发言权,而不是试图破坏和遏制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对中美而言,40年关系正常化的最大经验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本无意挑战美国和称霸世界、无意破坏既有国际秩序,构建和平与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需要抛弃“国强必霸”“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和“历史终结”“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转变思路走与中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