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习近平主席讲话彰显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引领

陈向阳  ·   2019-04-27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习近平;一带一路;时事
打印
纠错

  适值北京春意盎然,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进一步揭示本质、指明方向、锁定关键,不仅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思想,更将指引伟大实践,兼善天下、造福世界。

  首先,“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以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斐然,体现为“六个新”: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其次,“一带一路”的方向是“高质量发展”,即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绘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包括“三个要”: 

  共建“一带一路”顺势而为、得道多助,因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未来的“三个要”则是:

  一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二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三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第三,“一带一路”的关键是互联互通,中国将从五大方面以实际行动引领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其一,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中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欢迎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

  其二,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要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将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等,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

  其三,“创新就是生产力”。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未来5年中国将支持5000人次中外方创新人才开展交流、培训、合作研究。

  其四,“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中方为此同各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深化农业、卫生、减灾、水资源等领域合作,努力缩小发展差距。

  其五,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未来5年,中国将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党、智库、民间组织等1万名代表来华交流。中国还将设立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新闻合作联盟等机制,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让世人如沐春风,为世界带来暖流,给“多事之春”的国际社会注入强大正能量。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将趋利避害、迎难而上,协调各方、稳中求进,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成就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并应对好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执行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