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从“反华”闹剧看当前津巴布韦政局特点

孙红  ·   2018-05-11  ·   来源:中国网
标签:津巴布韦;非洲;时事
打印
纠错

  5月1日,据津巴布韦多家媒体报道,津最大反对党“争取民主变革运动”(民革运)领导人纳尔逊·查米萨在一次集会中表示,如在7月总统选举中获胜,将把与现政府有“幕后交易”的中国公司“踢出去”。很快,英国BBC、美国CNBC媒体“标题党”附身,相继报道津巴布韦反对党将“驱逐中国公司”。2日,民革运官网发表声明,称查米萨发言被扭曲。其本意是民革运若执政,将审议所有对外经济合作协议,保护国家利益。这场捕风捉影的“反华”闹剧至此也就草草收场。

  不过,在大选临近的背景下,这个小小插曲倒为解读津巴布韦当前政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从内部来看,津巴布韦新一代政治领导人将展开激烈角逐。按照津宪法规定,2018年是总统选举年。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民盟)此前已推举穆加贝为候选人,最大反对党民革运也推举老资格的茨万吉拉伊参选。但去年11月,津局势发生巨变,穆加贝总统辞职,副总统姆南加古瓦接任并成为新的候选人;茨万吉拉伊于今年2月病逝,查米萨虽迅速递补成功,但并非“竞争上岗”,未获得党内共识。 

  两党领导层均经历重大调整后,两名候选人的实力对比悬殊。 

  民盟方面,姆的优势在于掌握现政权,执政经验丰富。其任总统5个月内成功塑造了一个“改革者”的形象。他以和解与发展为核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推出“大干一百天”计划,缓和过往激烈的土改论调,补偿部分白人农户;对外提出“经济开放”口号,与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和解,放宽“本土化”条件,欢迎所有国家资本进入。据津官方数据,津政府已敲定110亿美元的外资协议,西方多个政府、企业代表团也陆续访津考察。除了农村地区等民盟基本盘外,姆南加古瓦还逐渐侵蚀反对党阵营,全国大城市哈拉雷、布拉瓦约等地的部分青年人口开始对姆“路转粉”。 

  民革运方面,40岁的查米萨手中的牌并不多,主要依靠的是茨万吉拉伊多年苦心经营的政治资本、其本人年富力强的形象和对穆加贝时代政策的不断攻击来争取选民。不过查米萨在党内面临的质疑和执政经验短缺或令其腹背受敌。他的某些竞选承诺天马行空,甚至口不择言,令选民大跌眼镜。如他曾提出当选后将在农村修建机场、建造非洲第一条高铁线路等不切实际的口号,甚至还称,如姆得票率超过5%,就将自己18岁的妹妹“送给他”等性别歧视言论,令选民大跌眼镜。 

  此次查米萨关于中资与现政府“幕后交易”、“驱逐中资”的不恰当言论主要是在部分选民中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最大限度地争取选票。事实上,非洲反对党在选举中拿中国说事儿并非没有先例。如赞比亚前总统萨塔在未执政前,曾多次在竞选中打出“反华牌”,要将“赞比亚的中国人赶出去”。但其2011年执政后却一改强硬作风,以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态度发展对华友好关系。 

  从外部来看,欧美国家对重返津巴布韦已经“迫不及待”,但有心无力,中津合作顺利发展则诱发其“焦虑”。欧美一直看重津巴布韦的经济潜力。但过去十余年,西方不满民盟政府部分政策违反其“民主”、“人权”等原则,“忍痛”切断与津正常的经济政治往来,并实施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和封锁。穆加贝辞职、新政府上台为双方关系转圜提供了契机,英、美等国纷纷展现较大的善意。英国两任非洲事务大臣先后访津,美国代理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也表示“承认”民盟政府,希望民盟能开启津的“新时代”。同时,在津实现“真正的改革”之前,欧美无意对民盟政府提供实际支持,因此只能寄希望于7月选举能“公平、公正、透明地”进行,这样欧美国家就能名正言顺地开展与新政府的合作,弥补失去的发展机遇。 

  西方选择孤立津巴布韦的十余年间,中津传统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中国已是津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姆南加古瓦执政后首个访问的域外国家就是中国,中津也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十几个亿的基础设施、产能合作协议。中津关系突飞猛进令束手观望的西方国家、企业更加焦虑,担心“再度失去”津巴布韦。而查米萨的“反华”言论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宣泄”渠道。 

  总的来看,此次“反华”闹剧只是津激烈的总统竞选中的一个小插曲,无需过度解读。但此事折射出当前津局势已进入关键时刻,大选不仅是对津各党派新一代领导人的民意测验,也考验欧美国家对津政策灵活度,更对中津关系与时俱进,落实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更高要求。(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