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文在寅的"特使外交"会释放出什么讯息?

刘鑫  ·   2017-05-19  ·   来源:中国网
标签:韩国;文在寅;时事
打印
纠错

  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当选仅一周,就和众多重要国家首脑通过电话,并迅速指定了赴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欧盟的特使,通过“特使外交”的方式正式拉开文在寅时代的韩国外交之路。17日,赴美国和日本的特使已经纷纷出发,而赴中国的特使18日也开启了来华访问之旅。文在寅想通过这次“特使外交”释放出什么讯息,值得关注。

“特使外交”为“首脑外交”铺路 表明韩国想有所作为

  文在寅接手的是一个因朴槿惠被弹劾而群龙无首的韩国政坛,韩国已经有半年多没有与外界进行过“首脑外交”了,因此这次“特使外交”的一大目的就是为马上陆续展开的“首脑外交”做好事前准备。在韩国政局混乱的半年多时间里,韩国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中美两国关系的逐步稳定,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依然严峻,而作为朝鲜半岛主要当事方的韩国的地位和作用却在不断边缘化。

  上周文在寅就任后,首先与各主要大国通电话初步说明了对朝核问题的看法和韩国今后的外交发展方向。随即,他又迅速派了特使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主要大国以谋求做好进一步的沟通。此次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向传统的周边四强派遣特使外,还向欧盟派了特使,这表明文在寅欲超越朝鲜半岛本身的地域限制,开启更加全方位的多元化外交,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迅速展开“特使外交”,本身显示出了文在寅力求有所作为的积极姿态,主要目的在于突出韩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应有作用,争取夺回一定的主导权。

 

“特使外交”力求国际协同合作 “萨德”是中韩关系破冰关键

  朝鲜半岛持续不断的紧张状态与此次“特使外交”的背景密不可分。无论是美韩同盟问题,韩日慰安妇与军事合作问题,中韩与中俄的“萨德”问题,安保问题无疑是韩国与周边四大国交往最主要的议题。尤其是志向于实现朝韩对话的文在寅,还希望在适当时机到访平壤。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就要想办法使朝鲜的态度发生转变,争取使其回到对话的轨道上,这便必不可少地需要周边国家的共同协助。无论是对朝鲜进行制裁也好,还是同朝鲜进行对话合作也好,首先最核心的就是先加强韩国与国际间的协同合作,这也是韩国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为可行的出发点。

  单独针对韩国特使访华来说,改善中韩关系将成为李海瓒的最主要任务。而“萨德”问题是阻挠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中韩关系能否真正破冰的关键。 因此,如何安抚好中国对“萨德”的忧虑,当然成为最优先课题。不过, 无论“萨德”如何解决,与一意孤行的朴槿惠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在寅刚上任不久就派出了重量级的知华派人物作为特使访华,再加上此前中韩两国领导人通过电话就已经就双方的重大关切形成了共识,这些都表明文在寅对华关系的重视以及希望改善中韩关系的意愿。这种积极主动、愿意加强沟通的态度本身就为双方的协商解决奠定了友好氛围,更有利于日后中韩双方找出折中方案。

 

文在寅政府或通过“拖延”以安抚中国

  “萨德”问题本质上不仅是中韩两国间的问题,更是中美韩三国间的问题,考虑到韩国为防范朝鲜而不希望动摇韩美同盟体系的因素,很大程度上“萨德”在韩国的撤出与否与美国的最终决定密不可分,韩国虽不能做最终决定,但会施加影响。目前来看,并没有明确表态过反对部署萨德的文在寅,考虑到朝鲜今后核导试射的可能性,立即撤出部署中的“萨德”不太可能。但想改善中韩关系的他也不会就这么无动于衷,所以文在寅最可能做的就是通过拖延部署时间的方式,达到安抚中国的目的。

  文在寅强调“萨德”部署要有程序上的正当性,即部署“萨德”前首先要得到国会的合法认可。与此同时,他能通过对“萨德”用地重新进行环境测评、与美国协商部署“萨德”的费用、进行充分的民意调查等方式,一方面争取更多国会议员的支持,一方面也能无形当中为拖延部署“萨德”争取时间。

  考虑到国会议席的分布是共同民主党120席,自由韩国党94席,国民之党40席,正党20席,正义党6席的现况,粗略预计反对“萨德”的势力(共同民主党和正义党)有120余席,如果文在寅政府能说服偏中间派的国民之党议员,超过半数150席的可能性可以说并不算小,这样的话从国会层面就能先形成有效阻力。如果作为民主国家的韩国从国会层面就通不过,这既能方便对美国解释,也能很好对中国进行交代,最终可能顺理成章地选择“暂停部署”这条折中之路。而韩国特使能否争取到中国更多的等待耐心来实现这一目标,或许也是李海瓒附带的一个重要任务。(作者系韩国首尔大学政治外交专业硕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