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一带一路”助力缅甸能源产业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   2017-05-1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一带一路;缅甸;时事
打印
纠错

  当谈及自己在马德岛石油港的工作,赛亚乌难掩自己喜悦的心情。自2014年起,这位37岁的缅甸皎漂特区马德岛当地村民便一直在该港口驾驶特种车。赛亚乌告诉记者,让他感到无比高兴的不仅仅是由于马德岛石油港所属的中缅石油管道项目给他带来了一份稳定而且收入不错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项目的开发,他所在村子的村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巨大的改观。

  赛亚乌所提到的石油管道项目由中国石油和缅甸油气公司合资建设,是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工程的一部分,这一工程包括两条平行的、连接缅甸与中国的管道,分别为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全长771 千米的输油管道以马德岛石油港为起点,输气管道则起始于皎漂兰里岛,全长793公里,两条管道最终都由云南省瑞丽市进入中国与国内油气管道网相连接。

  赛亚乌出生于仰光的一个农民家庭,2009年因为与马德岛上的一个女孩儿结婚而定居于岛上的亚瓦玛村。亚瓦玛是岛上仅有的三个村落之一。“当我八年前首次踏上这座岛屿时,这里基本上一片荒芜,没有电,没有像样的路可以行车,只能和存储的雨水。岛上的村民就是简单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种地、出海、捕鱼,”赛亚乌告诉北京周报记者。“现在由于油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几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在中国公司的资助下,修通了连接岛上三个村子的路,为村民建造了水库和净水设施,将水库的水通过水管连接到各个村子,还架设了电网修建了学校、诊所等等等等,变化太大了。”

 

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

  在从小就在这座岛上长大的吴腊吞看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带给岛上村民最大的变化则是帮他们开阔了视野。在过去没有通电的日子里,这座岛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人们每天见到的也只有当地的村民。“现在由于用上了电,一些家庭购买了电视机,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位现年55岁的老者告诉记者。据他称,油气管道开发商为村民安装了供电设施,现在每天下午6点到晚上10点,村民可以限时用电。而在不久的将来,等皎漂燃气发电站与马德岛上的输电线路接通后,村民们就可以24小时用电了。而皎漂燃气发电站的建成正是得益于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开发。

  已为人父的赛亚乌对于自己孩子的未来比较乐观,他有两个女儿,一个两岁,另一个五岁。到目前为止,马德岛上仅有一位年轻人读过大学。而岛上大部分村民并没有接受过教育,仅有部分人具备简单的读写能力。“之前,由于没有正规的学校,大部分孩子上两三年学就退学了。现在油气管道项目部给岛上建了两所学校,有更多的孩子有了可以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以后他们可以上到十年级(高中)甚至大学,” 赛亚乌告诉记者。他表示,以前孩子们只能接触到周围的村民,现在越来越多外界的人来到岛上,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么庞大的大油轮。他相信这些新鲜事物能够开阔年轻一代的眼界,有助于他们的未来成长。

  岛上出现的这些变化是村民们之前所想象不到的。起初,他们更为担心的是一旦他们的土地被征收,将失去生活来源,从而还曾发起过数次抗议活动。“当时我们认为我们的土地会被政府无偿拿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获得了经济补偿,”吴腊吞告诉记者。“我家被征收的两英亩土地获得了3000万缅币(约合26万元人民币在2010年)。对于村民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补偿金和利息就可以让我的家庭生活的过去。此外,我家还有总共8英亩的坡地、果园和稻田。”

  缅甸位居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列,据联合国发展署数据显示,缅甸近年来人均收入仅维持在702美元左右,而边远地区民众的实际收入则更低。

  在亚瓦玛村经营一家杂货店的本地村民腊温告诉记者,一些村民因为管道工程征地失去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但同时也有部分失地村民在管道工程公司或者一些相关工地找到了工作。“还有一些村民拿补偿款坐起了小生意,当然也有一些不善经营或者比较懒的人在挥霍完补偿金后依然很贫穷,”腊温补充说。

  据马德岛石油港负责人、中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马德岛管理处处长韩建强介绍,在港口工作的约500名员工中,超过300名是为缅籍工人,而来自马德岛上的村民就有50余人,其中10人在重要技术岗位。而在整个石油港工程建设期间,岛上村民约有1000人参与了施工作业,约占整个岛上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除了经济补偿,提供工作机会以及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设施外,我们还为村民提供了农技、养殖等技术培训以提稿他们的经济收入,”韩处长告诉记者。“渐渐地,村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工程项目不仅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相反却带来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据他介绍,对工程产生阻碍的并不是这些因为生计原因而进行抗议的村民,而是一些背景比较复杂的、打着环保名义发起抗议活动的一些所谓非政府组织,但这些组织的真正目的却并不单纯。

  吴腊吞告诉记者,除了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之外,在过去几年里他并没有看到岛上有什么样的环境改变。腊温也表示,当然在管道施工过程中,有些地表被挖开了,地形地貌有些变化,但是并没有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也没有出现土地或者水污染情况。

  韩建强表示,事实上在管道埋入地下、地表回填后,管理处又把这些土地交给了村民进行复耕,此外管理处还安排了一些人员对管道沿线进行巡逻,以防出现塌陷状况。“对于大多数岛上村民来说,他们依旧过着正常的打渔种地的生活,”韩处长告诉记者。

  据韩建强介绍,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为缅甸国内带来包括国家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过境费、培训基金等在内的可观经济收益,并直接带动社会、经济和就业的发展,提高了沿线居民生活水平。比如,仅路权费一项,缅甸每年就可获得1381万美元的经济收入;每吨经由该管线运往中国的原油每年需要向缅方缴纳1美元的过境费。

  除此之外,项目的中国投资方中国石油也非常重视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据该公司数据显示, 油气管道项目在当地用工累计超过290万人次,施工高峰期当地用工达6000多人。项目为缅籍员工量身制定岗位培训计划,为当地培养了一批能源及相关专业人才,现有当地雇员800余人,占员工比例72%。工程建设期,项目部还选派58名缅籍大学生到仰光和中国石油院校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其中2名优秀缅籍员工还被派往国内院校攻读硕士学位。截至2017年3月底,已累计投资2300多万美元,实施社会经济援助项目共178项。其中包括: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72所,医院、医疗站29所,养老院、孤儿院、幼儿园6所;供水设施及水井6项,供电类5项,道路桥梁类5项,通信基站2座,其他项目3项;组织自然灾害捐赠等零星项目50个。

 

合作与共享

  中缅原油管道设计年输量2200万吨,每年缅甸可下载量为200万吨。而早在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便已经正式投产向中国通气,并为缅甸分输。截至2017年3月31日,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1356天,共向中国输气133.4亿立方米,为缅甸下载15.5亿立方米。

  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姜昌亮对北京周报记者表示,中缅油气管道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一条可以规避海上能源运输风险的战略能源大通道,还为缅甸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条能源动脉。

  “中国的西南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能源资源匮乏,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为该地区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此外,这一能源通道也为中国能源运输提供了除马六甲海峡之外的另一选择,”姜昌亮指出。“而与此同时对缅甸来说,这两条管道也构成了缅甸工业发展的能源动脉。据我了解,由于电力匮乏,缅甸许多工厂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严重制约该国经济增长。”

  据缅甸媒体《缅华网》援引该国电力部门数据报道,2010-2011年度时缅甸全国发电站的装机容量为3413兆瓦,2015-2016年度时此装机容量增加到5235兆瓦,但远远满足不了民生及工业用电的需要,全国一千多万的家庭中,只有34%的家庭能用上电。家住仰光的商务翻译、中文名为安杰的缅甸小伙对缅甸的电力缺乏问题深有体会,既是在他所在的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停电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每年3月到5月,仰光最热的季节,停电就会变得更加频繁。为降低停电所带来的损失,一些工厂会自备一些小型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安杰告诉记者。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钮貌盛对此甚为赞同,他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创造带来就业等直接经济效益之外,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在促进缅甸工业升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位缅甸资深学者指出,能源与电力短缺是制约缅甸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缅甸也急需引入更多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部投资。

  事实上,目前有许多中国企业正在钮貌盛所提到的产业领域深耕缅甸市场,以期为缅甸发展注入动力。多年来,中国对缅投资一直位居缅甸引入外资的首位。中国驻缅甸使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资企业在缅甸投资项目达284个。

  自2012年起,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中国三峡集团开始开拓缅甸电力开发市场。目前,该集团正在推进位于萨尔温江上游的孟东水电项目,还有位于钦邦、若开邦、仰光省及伊洛瓦底省等地的几个风电项目。其中位于缅甸伊洛瓦底省勃生地区的羌达风电项目推进顺利,这是缅甸政府计划推进的第一个风电项目,也被中缅双方政府推荐作为中缅电力合作示范项目,总装机将达126兆瓦,首期开发装机30兆瓦,预计于2019年投入商业运营。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目前正与缅甸国家铁路总公司合作,分别在缅甸的两个主要城市内比都和曼德勒建立机车和客车生产组装厂,以提升该国的轨道交通。“目前缅甸仍然在使用上世纪所留下来的机车车辆,运行速度缓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该公司驻缅甸代表处主任蔡旭东告诉记者。

  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告诉记者,中国多年来一直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投资来源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缅甸。

  中国三峡集团缅甸代表处总代表单海超也表示,希望在中缅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缅方共同推动风电项目尽快落地,为缅甸能源建设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多国参与

  在“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下,中国在缅项目的推动都特别注重合作共赢。三峡集团孟东水电项目由中缅泰三国共同出资开发。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与缅甸国家铁路总公司合作的机车厂项目则采取EP模式,将施工承包让利于缅甸当地公司。

  而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姜昌亮总经理则告诉记者,尽管中缅油气管道只是连接中国与缅甸,但其的的确确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国际工程。

  中缅石油管道工程由中缅两国投资建造,但参与工程建设和工程设备维护的企业则包括来自中国、缅甸、印度、泰国、德国以及美国等等数百家企业,其中由德国公司实施环境评估、美国公司提供部分机械设备、印度公司参与工程建设等等。而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则是涉及中、缅、印、韩四国六方的多方投资项目,出资方包括了中国石油、韩国浦项制铁大宇公司、印度石油海外公司、缅甸油气公司、韩国燃气公司、印度燃气公司等六家企业。

  姜昌亮告诉记者:“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始终积极秉承‘善意诚信、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严格遵循注册地及缅甸当地的法律法规。作为多方参与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严格按照国际管道项目规范和模式进行运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