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人物
拯救比大熊猫还少的白头叶猴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时间: 2010-02-04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2期 1月14日出版
 

姣姣生第一胎时,教授只能通过红外线微型摄像镜头“窥视”;到生第二个孩子时,他已经能近距离看她喂奶了;等第三胎出世,姣姣完全解除戒备,甚至可以允许潘教授他们当着她的面抱起新生宝宝量体温、记录心脏跳动频率。后来,连发情期都不避人了,“我们可以坐在‘求偶场’中间,看几只雄熊猫为争夺姣姣而撕咬,但它们丝毫不会伤害我们。”

曾有一种看法很“流行”: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是它们不会生孩子——雄的对交配无兴趣,雌的不会带孩子。教授也见过当时不知该如何解释的一幕:娇娇好不容易怀孕并顺利生下两只幼崽,可一只抱在自己胸前,对另一只在地上蠕动大哭的孩子竟然“置之不理”,直至停止呼吸,尽管她的眼神里充满着惋惜与无可奈何!一会儿,疲惫的母亲打起了瞌睡,儿子从其怀里滑落。当听到叫声后,她立即弯下身去轻轻叼起孩子,捧在手中,用舌头一遍遍抚慰……“后来我明白了,母熊猫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如果她轮换为两个新生宝宝保暖,那么它们会先后被冻死;而如果她忍痛割爱一只,那么怀里的孩子将有更多存活的机会。”

娇娇基本上每隔一年便产一胎,成活率100%11年里生育了6个孩子,并当上了奶奶。而教授至少还观察到近20只幼仔出生,其中有15只成活了下来。

他还发现,2500万年前从熊科动物“变身”而来的大熊猫在其进化过程中被大自然筛选出来一种特别的繁殖策略——缩短怀孕时间和生下“早产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母亲的健康和胎儿的生命。“大熊猫的DNA多样性并不低于其它哺乳类动物,没有下降到近亲繁殖的程度。”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教授首次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令人可以松口气的信息——大熊猫并没有走入进化的绝境,并表示“坚决反对克隆大熊猫”。近9年来,大熊猫的增长率为3.5%,不但与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一个国家持平,更是远远高出北京2‰的人口增长率。

 

“不务正业”

有天一大早,潘文石推开基地房门,只见站着一位农民。他曾经可是捕猎高手,而这次来却是为自己干农活时不小心砸死了一条蛇专程向教授道歉的……这要归功于潘教授的“老师本色”——不仅言传(不遗余力地向当地人宣传环保观念与知识),更是身教。

他研究野生动物的区域,总是全国最穷困的。白头叶猴和人类共有一个生态家园,在石山和农田的过渡地带生长着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野生植物的叶、根、茎、果,可当地村民也要通过“吃山’养家糊口,砍柴作燃料生火做饭。面对人猴争资源的现实,教授意识到,关起门来搞研究是不可能的,必须先解决“人的问题”(包括困境),包括找到“不贵”的替代能源。于是,他与当地政府合作,分别用自己获得的“福特汽车环保奖”奖金和其它途径筹集的资金修建沼气池,甚至还贴出“收购牛粪”的告示。农户们亲眼看到臭烘烘的粪便和树叶制成沼气居然可以用来烧菜做饭和照明,从此,他们不再上山砍柴,乡村也越来越干净——因为大家见牛粪便拾。

村民日常饮水来自与牲畜“共用”的河边水塘。有年大旱,教授让人用桶运水给白头叶猴喝,没曾想,被猴儿们给倒了——觉得水有“味儿”。师生们又去引干净水,并为村民检查身体。研究基地所在的崇左地方偏远,看病要到百多公里外的广西首府南宁。教授又请善心人士筹款兴建医院……

有同行笑潘文石“不务正业”。但他却“环顾左右而言它”地谈起一件往事:为给大熊猫留下最后的生机,自己曾与一些科学家联名上书,制止了秦岭的森林砍伐,众多伐木工转产。“有个‘华阳镇’很是热闹,天天几十辆卡车运走木材,旅馆业、餐饮业也都发展起来了,让人看到山区里的‘繁荣’景象。可一旦停止采伐而建立保护区后,那里一下子就箫条了!当时我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对了一件事,同时又做‘错’了一件……”

在广西,教授认为做“对”的事儿很快就产生了效应,被他超越了一般科学家界限的行为所打动的村民们不再与猴子“争”,而且几乎人人都自觉地成了它们的“保镖”;见到外来的偷猎者,会立刻制止或报告;发现猴子受伤或生病,则马上送到科研基地诊治。但教授“丑话说前头”——不能给予金钱的回报。“倘若给钱,便会造成一种误解,以为白头叶猴可以换钱,我们所期待的是一种保护意识的真正改变,盼望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潘文石还帮助当地建立起生态保护主题公园。据广西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家公园的开放不会破坏白头叶猴的生存环境,观看地点也在远离它们居住的地方,每天参观人数受到严格控制,“主要目的是为白头叶猴的保护提供更好的条件,让更多人来了解它们,从而懂得保护与如何保护。”

“这个例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尤其是在因发展而被破坏的热点地区。”罗素·米特麦尔主席认为,“先生综合考虑了所有的元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以及与本地区的良好关系,他真正把白头叶猴变成了该地区的旗舰保护物种。”

教授的感召下,许多同行、非同行纷纷自掏腰包,乘几十个小时火车去给白头叶猴与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当义工。在他们眼里,教授研究的是野生动物,着眼点却是所有生命的福祉。

“人类必须发挥自己的慈悲心肠,负起责任来。只有这样,所有生物和的后代才能活得比较好。”潘文石说。现在,白头叶猴会在村民的不远处“监督”他们干农活,其家庭成员、种群数量和地理分布都在稳步扩容,“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目前,老骥伏枥的教授还同时关注同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的“黔金丝猴”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今日要闻 更 多
回眸2009:经济寒潮中 中国引入外资一枝独秀
2009年中国吸收外资情况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国内约四成房贷优惠已被取消或降低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汶川样本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