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文石教授(右)在广西野外考察。

潘文石在研究大熊猫。

瞧这一家子! 白头叶猴。
国际知名动物学家潘文石与两大“国宝”有缘。这位被誉为“大熊猫之父”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快73岁了,却还是常“不着家”,依然与此前近30年一样——每年至少10个月在野外的科研基地度过,为的是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白头叶猴能够有个安全的家。
白头叶猴唯中国独有,它们已在地球生活了300多万年,一代又一代地从金色小黄毛长成白“头发”白“胡子”黑身子长尾巴、,同时练就“攀岩走壁如飞”之类的绝技,可也饱受栖息地减少与偷猎者的双重侵害,广西一带喀斯特石峰之上很可能是其“最后的家园”,被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主席罗素·米特麦尔宣布为“世界上25种最濒危、最需要保护的动物之一”。
“我永远忘不了1996年11月初到广西野外考察时的情景!”潘教授回忆,那天,人们正烧荒采石,一只白头叶猴探出头,惊恐的眼中满含哀怨。此时,它活在世上的“同胞”可能已不足百只——其骨泡酒能“壮体,包治百病”的说法正喧嚣尘上……他决定留下来。“若它们作为物种而被大自然所淘汰,也就罢了;但如果是因人类而消失,那也是我们科学工作者失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