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人物
王建霞:从下岗女工到敬老院院长
· 时间: 2009-02-27 · 本刊记者 陈姌

王建霞近期最大的愿望是攒钱买房子扩大敬老院的规模。(陈姌摄)

1997年,当年届45岁的山东省青岛市东方针织厂下岗女工王建霞计划自己出资开办全市第一家民营敬老院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疯”了。然而12年后的2009年3月16日,她开办的敬老院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她自己也早已完成了从下岗女工到敬老院院长的角色转换,开始规划并憧憬事业的下一个十年。

 

敢想敢干,自主创业

1952年12月,王建霞出生在青岛一户普通人家,在七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9岁起,她就开始照顾腿脚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文革期间为了不去上山下乡,初中没毕业的她被父亲安排进街道服务站做手工活。为了维持生计,身材矮小的她还在建筑公司干体力活。21岁开始在东方针织厂当缝纫工,一干就是20年。

王建霞的自主创业之路颇有些“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味。1994年,工厂以厂房改造为由,为一半职工办理“内退”,发放每人每月800元退休金;王建霞也未能幸免。“当时感觉天都塌了,自己命太苦了。”她回忆道,“我才42岁,还干得动,所以就去做保姆、清洁工。虽然挺尴尬的,但总比在家呆着强。”1997年,她正式下岗。

“我当时正在给个体老板打工。既然人家能当老板,我想自己也应该可以发挥余热干点儿什么,”她笑着说,“我觉得人总有变老的一天,这是自然规律;而且那时候报纸电视里经常说中国已经开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我就想开个敬老院。”

1998年以前,整个青岛市只有两家国营敬老院,没有民营敬老院的先例。爱人笑话没钱没人脉的王建霞“膘”(青岛土话“傻”的意思);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劝她早点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女儿支持她。

1998年上半年,王建霞给四方区民政局打电话,咨询开办敬老院的事宜。局长说可以开,但让她做好亏本的心理准备。她说:“我当时没考虑太多,就是感觉一腔热情终于可以释放了。开敬老院只要不赔就行,就算赔了也无所谓,反正我有退休金,大不了从头再来。”10月,她用给女儿攒的嫁妆钱以每年4万元的价格租下重庆南路90号的一处二层小楼,简单装修后购置了16张床。

1999年3月16日,王建霞开办的青岛市第一家民营敬老院正式开业。

 

累并快乐着

开业之初,每人每月500元的床位费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营。王建霞只好找来嫂子帮忙--上午嫂子在二层看护老人;她在一层做盒饭,给附近学校的学生供应午餐;其他时间,俩人一起照顾老人。

王建霞说,把素昧平生的老人照顾好并不轻松:“有的老人上厕所把排泄物弄得到处都是,身上还有难闻的味道。我一开始也不太适应,也需要调整心态。但既然自己决定要开敬老院,就有责任把它当成事业干好。”

2000年3月,在敬老院营业即将满一周年之际,踌躇满志的王建霞却因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突然失踪而备受打击,在家静养了三个月之久。走失的老人姓沈,刚被送来的时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敬老院调养了三个月,已经可以走路了。一天,刚刚买菜归来的王建霞突然被告知老人不见了。心急如焚的她立即电话通知家属,并发动亲戚朋友帮忙寻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