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人物
传承友谊 面向未来
· 时间: 2008-12-02 · 本刊记者 戴小华

挺拔的身材,俊朗的面孔,优雅的风度,熟练掌握罗、英、法、中四种语言,对国际政治和罗中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如数家珍……,这位才华横溢的外交官,就是现任罗马尼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V.伊斯蒂奇瓦亚(Viorel Isticioaia-Budura)先生。在中罗两国建交即将跨入第60个年头前夕,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与中国有着悠久渊源的资深外交官。

 

盛赞中国主办的亚欧首脑会议

话题从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始。大使告诉记者,自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后,罗马尼亚是第一次作为正式成员参加这一亚欧两大陆最重要的高峰会议,此次会议又是由罗马尼亚的老朋友--中国主办。为此,罗方对本次峰会高度重视,派出了以外交部长为首的高级代表团,大使本人也是代表团正式代表之一。

伊斯蒂奇瓦亚大使对东道主中国为此次会议所做的精心准备十分满意,对会议期间中方充分尊重与会各国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满足各方关切的务实作风更是赞不绝口。他认为,正是由于中国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才使这次有45个国家领导人参加,既有全体大会,又有各种多边、双边会谈及小范围磋商的盛大国际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有两件事情给大使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根据与会各国代表的意见,中方及时调整会议的议题和日程,将当前肆孽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作为重要议题予以讨论,满足了各方的期待;二是会议最终形成的文件充分尊重和汲取与会各方的意见,正式文本中尽量采用各方共识予以表述,充分发挥了亚欧峰会作为两大洲共同对话平台的作用。

大使兴奋地告诉记者,亚欧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中国外长杨洁篪就在人民大会堂与罗马尼亚外长举行了双边会谈。这是两位外长首次会晤,但气氛非常友好融洽。会上,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对罗方坚定支持北京奥运会并由罗总统亲自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坚定支持中国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的立场表示诚挚谢意。两位外长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高层互访,扩展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

 

在新形势下拓展传统友谊

1949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5天,罗马尼亚就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使得罗成为现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最早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之一。

伊斯蒂奇瓦亚大使深情地回顾道,60年来,尽管罗中两国国情都发生了十分深刻、巨大的变化,但由老一辈领导人开创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却任凭风云变幻而历久弥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果十分丰富。

近年来,罗中两国高层互访不断。2008年,随着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罗和罗马尼亚参院议长及贸易、旅游、国防三位部长访华,两国在政治上的互信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经济贸易上的合作形势更是喜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我们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达25亿美元,比往年增长40%多。我国十分欢迎有实力的中国公司到罗投资,目前已有中国烟草公司安徽分公司在罗投资数千万美元,山东一家公司也准备投资2000万美元建拖拉机厂;此外,两国在能源、环保等方面也已开始洽商合作项目。中国在罗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更是为数众多,总投资额达3亿美元。随着实体经济合作项目日渐增多,现在中国一些大的银行、保险公司也准备进入罗马尼亚开展金融服务。”大使先生兴奋地一口气说出了一大堆经济数据。

文化交流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今年7月份,罗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罗马尼亚文化周,一些顶级的罗当代艺术团体相继访华。5位罗艺术家通过访华,深入了解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及思想解放的历程,深为震撼。期间,恰逢汶川大地震发生,他们当即决定把自己的若干作品捐赠给中国一家基金会,由他们代为拍卖后将善款捐给灾区。

展望未来,大使认为罗中两国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交流的平台更加丰富。双边交流既可以沿用两国多年构建起来的传统渠道,也可以在中国与欧盟交流的框架内进行。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目前,两国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2009年是罗中两国建交60周年,罗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文化部、外交部正在筹备一系列活动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日子。“我们希望从明年年初开始就在两国陆续举办庆祝活动,一直延续到建交纪念日”,伊斯蒂奇瓦亚大使充满期待地说。

 

与中国有不解之缘

伊斯蒂奇瓦亚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1973年,21岁的伊斯蒂奇瓦亚作为罗马尼亚留学生负笈南开大学,专攻汉语和中国文学。1978年,他学成归国并进入外交部,开始涉足对华事务。8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等访罗,伊斯蒂奇瓦亚都作为罗方陪同参与接待;前外交部长黄华、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等访罗,伊斯蒂奇瓦亚作为专职翻译全程陪同。

1985年,伊斯蒂奇瓦亚首次被派到罗马尼亚驻华使馆,开始了他的职业外交官生涯。5年任满后,他先后奉派罗驻日本、英国、韩国使馆,所到之处,他十分注意与中国驻该国的外交官员沟通往来。也因此,他结识了许多中国优秀的外交官并引为挚友。

2002年,伊斯蒂奇瓦亚再次被派到中国并升任大使。上任后,满心高兴并自认为对北京十分熟悉的他独自出门转转。没想到,刚出使馆不久就迷路了。“变化太大了,我这个在此生活过7年的老北京也找不到路了。”大使幽默地自嘲。

但此次迷路却让大使满心喜悦。他觉得,作为首都,北京的变化集中地反映出中国的发展变化,反映出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思想观念的升华。自青年时期起的生活浸润,使伊斯蒂奇瓦亚对这座千年古都充满了感情,这里的红墙碧瓦、峰峦塔影、胡同民居他去过多次却总也去不够。特别是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所展现出的现代都市风貌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更让大使由衷钦佩、赞叹不已。“我每次去奥运村一带,置身在构思巧妙的建筑和舒适宜人的绿化带中,都仿佛来到了22世纪的现代城市”,“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但不管何种文化背景的爱好,都能在北京得到满足”。大使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出他对北京城市面貌变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评点。

伊斯蒂奇瓦亚大使与中国的渊源还不止于此。大使的岳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初到中国的第一代罗马尼亚留学生,他们在北京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1973年也成为罗马尼亚在北京大学的留学生。1976年,两个有着相同经历和教育背景的罗马尼亚年轻人又在北京萌发爱情并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相亲相爱,一起投身外交界并一起奉派到罗马尼亚驻华使馆,成为现在的伊斯蒂奇瓦亚大使夫妇。

伊斯蒂奇瓦亚喜欢中国山水画,夫人喜欢京剧,闲来二人赏画吟戏,其乐融融。由于扎实的中国文学根底,伊斯蒂奇瓦亚曾将矛盾的名著《子夜》译成罗马尼亚语出版,本来还野心勃勃地想将近代中国文学名著一一翻译出版,后因公务繁忙未能如愿。

外语娴熟的伊斯蒂奇瓦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阅读英法文版《北京周报》,从那时起到现在30多年未曾中断。他风趣地说,自己之所以能够保持十分年轻的心态,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常年阅读《北京周报》。

临别前,两鬓微白的伊斯蒂奇瓦亚大使表示:“我不知道还能在任工作多长时间,但不管何去何从,我都要为加强罗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合作与友谊而竭尽全力。”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