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权威发布
加强对话沟通,增进理解互信共同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 时间: 2007-02-04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武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借此机会,我也要对不远万里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外国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人权是正义、公正的象征,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尽管各国对人权的认识、发展人权事业的模式有所不同,但是人权观念在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早已深入人心,人权意识也不断加强。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各国共同遵守国际人权准则,采取更加积极和开明的政策,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沟通,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共同推动了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在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饱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国家主权遭受践踏,民不聊生,毫无人权可言。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使人民享有人权,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沉重代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赢得做人的起码尊严和权利。100多年的苦难历史,使中国人民深知人权的可贵,更明白生存权、发展权对于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不断推进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协调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置于首位,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超过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26美元增加到1700多美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300万,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到小康的两次跨越,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为全面维护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人权状况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随着中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更加广泛。十多年来,我们与欧盟、英国、挪威、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等以研讨会、圆桌会议等方式开展了70余次人权对话和交流,与30多个发展中国家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人权国际交流取得积极成果。在与各国的人权对话交流中,我们主张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既要尊重各国选择的不同的人权发展道路,又要相互学习各国在发展人权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不仅勾画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展示了中国人权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在中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中国的人权事业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而人权事业发展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和实践证明,维护人权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实现人权离不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推动人权进步更离不开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为实现全人类的普遍人权,世界各国要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实现人权的发展模式也肯定有所不同。我们应当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尊重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完全平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推动人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建设一个国与国和平共处,人与人和睦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和谐世界。
     发展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人权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对人权的认识和主张也应不断深化和发展。本次研讨会为大家共同探讨人权领域新观点、新理论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平台。我相信,通过这次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还能集思广益,提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朝着健康和谐方向发展的新成果。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