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2008北京残奥会>>> 独家报道
她们参赛两个奥运会
吕 翎 · 时间: 2008-10-06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北京残奥会,纳塔莉•杜托伊特一共参加了5个单项,制定的是5枚金牌的目标,最终,她如愿以偿,而且,并无太多悬念,更成为本届盛会第一位拥有五金的运动员。

此前,许多观众就已经“认识”了这位南非游泳选手。这倒不是因为上届残奥会她就获得过5块金牌,而是由于她与健全人在北京奥运会同一赛场竞技。

在8月份举行的奥运会上,杜托伊特是南非代表团第一个出场的--作为旗手。但直到8月20日上午她摘掉“左腿”跃入水中,开始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人们似乎才明白,其祖国和同胞为什么要把开幕式上旗手的荣誉授予给她。

即使对于健全人来说,马拉松游泳都是一个不敢轻易去“碰”的项目,不仅要花上2个多小时游完10公里,同时,由于没有赛道限制,选手们必须从头到尾在“混战”中占据优势位置,并克服其他人的干扰--磕磕绊绊是“常态”。在奥运会的比赛中,没有人会对杜托伊特给予岸上的特殊照顾。但她咬牙挺过来了,并且游得比9个健全运动员快--排名第16位,特别是,她落后冠军仅1分22秒20,领先最后一名12分08秒20之多。

可杜托伊特显然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排名第16,我有些失望,我应该能进前5的!”她称自己就是要证明--“即便只有一条腿,我依然能游得很远很快。”

杜托伊特是经过选拔赛,在数名健全人运动员中第4个冲到终点而“游”进北京的,其成绩只比第一名慢5.1秒。仅有25位女性有幸与之共同入围此项奥运赛事。这项考验人类勇气的运动,因首次正式进入奥运会而被载入史册,更因杜托伊特的名字而被人们久久记住。

被人久久记住的肯定还有娜塔莉娅•帕尔蒂卡。这位右下臂残疾的波兰选手,成为第一个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运动员,虽然“只差一点点”而未能获得女单的参赛资格,但却入选了波兰队的团体阵容。在北京奥运会上,她先后出场6次,3次单打,3次双打,最终赢了其中两场双打,以至于众多中国观众把“乒坛维纳斯”的美称送给了她。

 

车祸夺不走奥运梦

身高超过1.8米、今年24岁的杜托伊特,曾经被认为是南非最有天赋的游泳运动员,自然也拥有着奥运梦。2000年奥运会时,她就跻身3个项目的奥运资格赛决赛,只差“一步”到悉尼。但谁也不会怀疑,她进入奥运决赛乃至拿到奥运金牌只是时间问题。然而,7年前的一场车祸却无情地让她的奥运梦中断了--至少在常人看来。

那是2001年一个周一的早上,开始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杜托伊特,完成晨练后正骑着小摩托奔赴下一站。谁承想,经过一家停车场时,她被一辆正在倒车的跑车直接撞到了左腿……

医生花了一周的时间试图保住她的左腿,包括每天清除坏死的细胞;把伤腿放进一个高压房以刺激那些破碎的骨头;考虑从其背部和臀部移植一些肌肉来重建腿部,可最终宣告“计划失败”,杜托伊特不得不接受左腿膝关节以下的截肢手术。

17岁,黄金的年龄,大有希望的泳坛新星,却从此成了残障人士!“我的确有过一段难熬的日子,很沮丧,经常哭。”杜托伊特回忆说,那时,人们总是先看到她的残肢或假肢,然后才看她的脸,因此她变得闷闷不乐。

在病床边,队友们说了很多表示安慰和怜悯的话,个个都是一种看着她很可怜的样子。“你知道我如何回应的吗?”在采访中,杜托伊特坏笑了一下,“我把床单突然掀开,当时就有几个队友差点昏过去。”她马上解释,“其实我不是在生气,而只是不需要别人怜悯和可怜。”

“我不能这样等下去,我得找回我的生活。”事实上,手术第二天,杜托伊特就试着下地了。仅仅3个月后,她重返泳池。说起第一次重新下水的经历,她依然一脸陶醉:“我觉得自己的腿又回来了,我又变得和以前一样有力量了,和以前没有区别。”

可当时教练卡洛里•冯•托瑞斯则不这么看。“纳塔莉在水里不是往前游,而是在原地打圈儿。周围的人都笑了。可我在苦笑,想--她没戏了。”

其实,2001年的5月第一次恢复正式训练时,杜托伊特仅仅游了25米就精疲力竭了,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不过,与其说是决心倒不如说好奇心支撑了她,“我就是想看看,我继续游泳会发生什么。”结果是,一天的训练使之觉得“人都快给撕裂了”。

失去了左腿,也少了对称性和浮力,她必须首先重新学习在水中获得并保持平衡的新方法。此外还必须弥补自己所失去的左腿力量。“我的加速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健全的运动员那样依靠双腿的强劲蹬力来加速。”因而她集中于加强所拥有的力量,通过加强身体其它部分的肌肉来增强在水中控制力,好在她身形宽大,比较扁平,有利于在水中前进。渐渐地,她也学会了相互弥补,其左手代替了左腿。

“她必须让上肢和上半身变得更加强壮,用左臂来弥补左腿的力量,用腰肌和臀肌来控制身体的平衡。为此她需要在健身房花更多的时间,而重新找回水平衡感需要的是不断地游,游,游……”南非代表团北京残奥会游泳队负责人迪奥•维尔斯特尔介绍说,杜托伊特的一套训练需要2个半至3个半小时,“通常她每天都要完成两套训练,还在海里游上几公里远。”他还以佩服的口气补充道:“意外残疾后,我感觉不到她的生活和性格发生了什么剧变。”

无论如何,杜托伊特在短距离上的速度毕竟不占优势,因而改为向长距离游泳方向发展,但她参加奥运会的梦想一直未变。可是,2004年,她又一次未能获得参赛奥运会的资格。但当2005年10月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公开水域游泳10公里比赛时,她无疑又看到了希望。“公开水域的马拉松比赛没有池壁,不需要转体,回避了我最弱的环节。”为此,她与教练重新调整了计划,其核心又无非是更长距离、更多肌肉与更持久耐力的训练。

“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别人的,这点很重要。”杜托伊特经常以此鼓励他人。在南非, 她还是一位有名的励志演说家,口才绝不输给其游泳技术。“我不仅给残疾人而且给所有人传递一种信息,就是不要指望免费得到什么。”她表示,梦想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别人给的。

其实,她也并不否认残疾给自己造成的局限。“我从来没有彻底战胜我的缺陷。”她说,“发扬自己的优点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杜托伊特还是开普敦大学的学生,进修体育管理与遗传学。“只要不训练和上学,我会去医院,看望那些残疾人。”

她透露给记者一个小秘密:“在我出车祸之后,妈妈收到了一张支票,是从中国寄过来的。中国人民有恩于我,我会记得感恩的。”她还托中国记者向四川地震灾区的儿童捎上一些发自其内心的话:“相信自己,坚持,没有什么能够击败自己。”她本人也计划去那里。

“我在自己的经历中懂得,一切都来源于对自我的信念,我们只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它。”她说,要使自己相信好日子在前面等着呢。“你只要加油就行了。如果想达到目标,就必须努力加油。”

 

“先天不足”照样创造奇迹

与杜托伊特的意外不幸不同,帕尔蒂卡1989年出生时右臂肘关节以下部分就“什么都没有”了。

“从小残疾并没有给我带来不幸。”她平静地说。“7岁时,看到大自己4岁的姐姐经常去俱乐部打乒乓球,我就想‘ 她行我也行’,慢慢地,我从这项运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不幸可以作为借口,但几乎从未向命运发出怨言的帕尔蒂卡却把它当作动力和更多奋进的理由。

和杜托伊特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也不同,帕尔蒂卡家庭富裕,但却同样很能吃苦。“特小的时候,我们就把她放到深水里锻炼,从来没有因为残疾而获得过任何优惠或减免。”其母很是欣慰,她女儿在艰苦的比赛和训练后能够很快恢复体力,并把学习和运动安排得很好。

没有右手,帕尔蒂卡便用右臂肘下残存的部分夹着球抛发,重心偏失,她就猛练下肢,试图靠跑动和耐力弥补身体平衡性的缺陷。“我每天要花5个小时训练,特别是腿部力量,但不觉得比别人苦。”她一天的计划都排得满满的,并精确到分钟。

2005年,16岁的帕尔蒂卡出现在世界锦标赛上,令满座皆惊;2007年,她再次出征国际大赛,虽以0:4不敌世界排名很少掉出前五的中国选手郭跃,却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今年2月的世乒团体锦标赛,她在首轮对决中便击败当时世界排名第6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

而11岁时,她就参加了残奥会,15岁则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冠军。北京残奥会中,她先后战胜了几位中国选手而卫冕成功,并阻击了中国队包揽当日所有金牌的愿望,可“乒乓王国”的观众却没有人“恨”她,而是不断为她鼓掌。“现场观众给了我很大支持,就像在奥运会时候一样,我感觉就像在主场打比赛。”

“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用对待普通运动员的方式看待我,这正是我长久以来所期待的。”她说。

在她看来,自己取得的成就与其家人的作用密不可分。年幼时,她总是和父亲、姐姐一起去参加集训。父母陪同她参加了几乎所有可能的比赛。

还是一名高中生的帕尔蒂卡希望未来能考下心理学学位,并在4年后的奥运会上能够拿到单打比赛的“入场券”,并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许8年后我还会坚持的!”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