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我与奥运之56个民族祝福北京
“我与奥运”之布依族姑娘蔡薇
实习生 · 时间: 2008-08-04 ·   

 

  蔡薇当选为布依族祝福使者,她要献给北京奥运的祝福物是糠包。她在糠包上还绣上了“北京2008”的字样。

 

  【布依族概况】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260万余人,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在贵州又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最为集中,此外多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其余在多居在贵州省的安顺、六枝、清镇、水城、威宁等县市,四川省的宁南县,云南省的乐平县、马关县等地区。

布依族民间体育

由于布依族与贵州苗族分布呈交错状况,所以在传统体育和其他文化活动方面,与苗族有许多相似之处,苗族民间有的体育活动,布依族都有;同样,布依民间有的体育活动,苗族也都有。如:赛马、划龙船、摔跤、秋千和武术等。所不同的只是规模和名称等其他细节方面。在布依族民间,除上述一些体育半自动外,还有玩山和丢花包。

玩山:流传于布依族民间节日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多在每年春节、六月六和七月半等传统节日里举行。特别是赶上好年景的时候,规模会更加壮观。

在举行玩山的时候人们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带着鞭炮背上调好的撒拉,一起聚到固定的山间坝子上去唱歌、跳舞、吹撒拉,并伴有斗牛、赛马、摔跤等竞技性体育运动,青年人则聚在一起进行丢花包游戏。

近些年来,在玩山的激动中还增加囝许多诸如:篮球、跳高、跳远、游泳等现代体育活动。

丢花包:传说起源于盘江一带布依族民间,是男女青年同时参加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早在清康熙年间《贵州能志》就有记载。多在春节、六月六和七月半节日里进行。在民间关于丢花包的来历有许多传说,传说的大意是在很久以前盘江有一位比攀技花还美的姑娘名叫糠妹,因为她的美丽有一天竟有七个青年同时向她未婚,于是她就毛下七布包,并许诺谁捡其中她最心爱的花包她就和谁成亲。

七个青年走后,糠妹用红、黄、青、白、灰、绿、蓝七色布伏了七个布包,里面分别装了糯米、粳米、粘米、小米、小麦、高梁、米糠。等那七名青年来捡包时,糠妹把七个布包向他们抛去,好多人都去抢那些包着粮食的包,只有那个装米糠的布包没人去捡。随后另一名青年才跑来,他只有捡起装有米糠那布包。

糠妹就问先来那六名青年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六名青年都计好的说,“为了早一点看到你,一大早什么都没做就跑来了……”

最后捡到装米糠布包的青年说:“我早上帮母亲磨了五斗包谷,又上山砍了一捆柴同,所以来晚了……”

听大家说完后,糠妹高兴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装米糠那个布包。就这样糠妹嫁给了最后来的那名青年。

因为源于这个故事,所以最丢花包称“丢糠包”。

丢花包的方式是男女相对各沾一排,中间相距10米互向异性投掷,初时随意,渐改为爱慕谁就投向谁,对方也愿意多身处投掷。如果双方有意便可邀约定期幽会,互相了解,加深感情。

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

花棍舞:流传在贵州惠水、平塘等地,舞者手执一根竹或木为器械,竹或木嵌以古代小铜钱,并绘上色彩;舞者边跳边以竹木棍敲击身体各部位,发出有节律的音响。布依族的花棍舞,表演者自唱布依族民歌和用花棍敲打肩臂伴奏,动作柔美含蓄,大体分为行进步、半跪步、转身步等。行进步以八拍为节,表演者手握花棍之中部,第一拍以棍平举胸前,用下端击左上臂,同时左脚前迈一步;第二拍以棍上端击右上臂,同时右脚跃前一步;第三拍以棍下端击左肩,同时左脚前迈一步;第四拍将棍下端从顶绕过击右肩,同时右脚跨到左脚并排处;第五拍左手扶棍下端随右手腕扭动将花棍在身体右侧绕一圈;第六拍顺势以下端击右胯,同时左腿为重心,右膝微屈,右胯稍送出;第七拍右脚跳落地、左腿在右脚后45度勾起,同时以棍下端击左脚掌;第八拍左脚落地,右手握花棍下端拄地。整个动作行进之时胯放松,略左右摆,第七拍小跳时有控制,第八拍上身前俯,柔美中有脆劲,含蓄中有偶发。

 队形以双排行进为主,走圆圈,变方阵,穿梭交叉,千变万化,配合默契,加之动作齐整,棍花翻飞,铀钱沙沙作响,再配上布依姑娘雪白的包头、彩色头穗以及雪白底面的花围腰衬以淡蓝衣裤,更加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布依族传统节日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 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 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 六月桥。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 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 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 会来吃庄稼。 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 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 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 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 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 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