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参赛选拔工作接近尾声,一些项目似是而非的参赛人员名单相继“出炉”,人们对于中国参赛运动员的选拔规则、过程愈发关注。带着悬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次走进国家体育总局。
接受采访的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任张海峰说,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北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选拔工作。目前,除了一些小项的选拔工作尚未完成以外,参赛运动员的选拔工作已基本接近尾声,参赛运动员名单将在7月26日前后揭晓。

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任张海峰
选拔原则的提出
“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北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选拔工作,将做好选拔工作作为备战工作的重要环节。”张海峰表示。
出征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军团”总人数为一千多人,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医疗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是中国组团参加奥运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次。
张海峰说,参加在自己祖国举行的奥运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是运动员人生最大的目标和理想。全国各省、区、市、行业体协和解放军体育部门都希望本地区、本单位有更多的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奥运会竞赛办法的规定,各项目对各国家和地区参赛名额有严格限制,因此选拔工作不仅关系到奥运会参赛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能否弘扬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5年就成立了备战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以往选拔工作中曾出现的问题,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情况,对各项目的选拔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在2008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组织管理办法和2008年奥运会国家队备战工作管理办法中,对北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选拔工作的原则、程序、办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2008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2008年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选拔工作监察组,依据“两个管理办法”和各项目中心2008年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选拔办法等文件的规定,对选拔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项目中心在组织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选拔工作中,严格执行选拔办法,避免任何环节的“私下交易”和“猫腻”,避免因省市之间的角力斗争、意气用事等错误行为贻误优秀运动员的机遇,贻误为国争光的时机。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一个项目的国家队对参赛人员的选拔主要依据各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席位分配情况而定,方式各不相同,着力于选拔出最优秀、竞技状态最优异的运动员进入奥运赛场。
张海峰介绍:“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初步确定了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选拔过程平稳。迄今为止,在运动员选拔工作中未发现一例违规违纪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