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小朋友参观北京天文馆“太阳系土星”立体图。
前不久,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给中国的孩子们送来了一本非常有趣而好看的书,即科学幻想小说《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中文版。他以童心和真知带领人们进入探索时间和神秘宇宙的奇幻旅程。而从他的书中走出,读者还可以到北京天文馆,更“身临其境”地遨游一番宇宙。
这一天文馆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南侧,“北京动物园”附近,在1957年9月29日落成,由天象厅和天文台等组成,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
50多年前,能容纳600人的天象厅里上演了一个叫《到宇宙去旅行》的节目。“我们那时没有电脑,更不用说是霍金新小说里的超级电脑Cosmos了。”节目主创、现年83岁的北京天文馆第一位讲解员李元回忆说,他们是用了光学放映机Planetarium(天象仪)表演的美丽天空、星座、太阳系、银河系,还有彗星、流星以及奇妙的日全食现象……“这个节目一直演了30、40年,大约有千万人(其中很多是孩子)看过。”
李元1949年被选为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并担任《大众天文》月刊总编辑之后,多次发表文章,倡议建立天文馆,得到了中国天文学家的支持。让广大百姓能从天文馆及其派生的科普活动中,既亲身体验到宇宙旅行的乐趣,又得到相关的科学知识,他把这一工作看作从事科普工作的最大幸福。1998年由日本科普家发现的国际编号6741号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被命名为“李元星”。
北京天文馆现分老、新两大部分。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老馆里,其天象厅中央至今仍安放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这个完整的天象表演系统可以放出大约9000颗恒星以及星座名称和星座连线、坐标系和太阳系行星运动、中国古代星座的名称和连线等奇妙景象。另外还配备有表演彗星,流星,日饵,宇宙飞船等近百台特技效果放映器。每天(除闭馆外)巡回放映4到5部天象节目。
西侧天文台内装有一架130毫米折射望远镜。从1957年到现在,利用它对太阳黑子进行系统观测,积累了连续的观测资料。
新馆于2001年底在天文馆原址上动工兴建,总建筑规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建成开放。主要的公共开放设施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等。
宇宙剧场引入国际先进的超级图形工作站(图形图像处理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处理上十亿颗星的数据,建模、编录、作准确的空间定位,它和激光投影设备一道组成的数字化天文放映设备,给观众提供实时的、高画质的虚拟宇宙漫游,生动形象地演绎壮丽的星空景象和人类探测太空的壮举。
在展厅内,观众可以看到从太阳真空望远镜观测接收而来的1.8米太阳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阳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太阳光谱投影像以及太阳局部活动区的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半导体装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电视图象等。
新馆建筑顶部有两座天文台,一个是太阳天文台,安装太阳真空望远镜,用于白天观看太阳色球层上的爆发,以及日饵等日面活动。另一个则是大众天文台,主要用于夜晚观测。内置一台口径为40厘米的光学折反式天文望远镜,以满足观众对天文观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