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兰采访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的中国国家队球员姚明
很多人喜欢桑兰,觉得她就像“邻家小妹”。在不少人的印象里,“笑”仿佛是她唯一的表情,哪怕是命运对其不公。
10年前,身为中国体操队队员的桑兰,在自己运动生涯的辉煌时刻即将到来之际,突遇意外受伤致残!10年后,她以中国奥委会官方特约记者的身份重返赛场,只是,要靠轮椅相伴。此前,她做过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把雅典奥运的中国冠军采了个遍。
1998年7月21日晚,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撤走跳马下面的垫子)干扰了她,导致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桑兰回忆说,她将此次比赛看作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机会,一旦表现优秀,可能参加次年在天津举办的世界体操锦标赛, 那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举行世界性体操大赛。
她脑子里还闪过这样的念头:简单包扎一下,重新再跳!然而,这时,冠军梦已经结束,生活更是从此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再醒来时,桑兰发现自己是躺在病床上……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当年只有17岁的她却表现出超人的坚强。“她非常勇敢,从未抱怨什么,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主治医生赞叹道,桑兰“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对自己很有信心,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毕竟从死神手中回来了,我觉得自己像是重生。”桑兰认识到,人的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但有的时候又很坚韧。
1999年1月,桑兰坐着轮椅又 “回”到美国,被邀请在纽约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当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夸奖她的勇气和品格却使美国人民深受鼓舞。
如今在桑兰家里,墙壁上悬挂许多照片,有歌星席琳•迪翁、影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当时看望和帮助过我的人太多了,我真的很感激他们!”
这10年间,桑兰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对其本人而言也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天都需要与不能活动的手指、没有知觉的80%身体、逐渐萎缩的小腿肌肉“斗争”。“我喜欢挑战,多年来又习惯于自己做决定。”
桑兰最敬佩克里斯托弗•里夫。“他受伤的位置比我还高,一点都不能动,但却很坚强。”桑兰觉得应该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这位“超人”。“后来他讲话声很弱了,要通过呼吸机才能传出来,却还依然拍电影,到世界各地去演讲,为基金会筹款。”
出院后,桑兰也致力于解决目前国内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发起成立“中国运动员基金”、“奥运之星保障基金”。“我想我更能体会残疾人运动员,也能为他们做得更多。”
她还与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上届奥运冠军刘翔,杰出的奥乒乓运冠军、现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等一道,当选为首批“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公益形象大使”,要求自己不辱使命地不断唤起社会各界对运动员保障的关注和支持,并举办了慈善晚会,把募集到的资金全部用来支持北京奥运会。
今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以后,桑兰彻夜难眠,“我是经历过灾难的人,从死神身边擦肩而过的我知道人在面临危难时的感受。”她在“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博客,添上了红十字会等机构的电话和网址,同时呼吁,“走”过其博客的朋友都能够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每人献出一份爱心,让灾区的百姓少流一滴泪。
她写博客要用工具绑在手上来敲打键盘。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开始写字都不行,必须得拿粗笔,写着写着有时手抽筋,笔就飞了。”6年前,桑兰成为北京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学生,那时她尽可能进行“手”的训练,借同学的笔记抄,记了厚厚一本。“同学们看到都惊讶了。”
在国家队5年,桑兰的训练量往往很大,每次她不是最后一个,就是倒数第二个“下课”。
她第一次参加全国锦标赛就取得了跳马第3名的成绩。随后两年,她成绩阶梯式上升,第二年全国锦标赛第二,第三年拿到了全国冠军。
可命运留下她太多的“壮志未酬”--没拿过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愿望,虽然身体残疾,但是残疾人同样拥有着很多的希望,他们渴望公平、平等的参与奥运会,残奥会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桑兰眼里,残奥会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毅力与参与,它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奥运中来。
桑兰认为自己与奥运一直很有缘分。北京申办奥运,她成为运动员中仅有的两名“申奥大使”之一。她还是雅典和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去年,又被聘为北京残奥会“无障碍形象大使”。
她受伤以来,无论是在飞机场、酒店、还是其它公共场所,都会遇到一些不方便,“不但苦了我,也苦了身边的人。”
“这几年,北京的无障碍设施的确有了很大改善。”桑兰以“大使”的身份考察了许多地方。我要坚持不懈地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让更多的朋友意识到,还有很多人需要这方面的帮助。”
作为记者的桑兰还说,她会更多地把运动员“心灵的感觉”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