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走马看北京
建国门:内外“风情”
吕 翎 · 时间: 2008-05-12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建外SOHO的一块印有外国人的广告牌.建外SOHO和老外都成了建国门外的标志.(南山)

位于朝阳区的“建国门”根本就没有过城门,只是1939年日本侵略军拆毁一段城墙后所打开的一个未设门洞的缺口,直到1945年11月,才正式得名“建国门”。

从这里的地铁站出来,会见到“彩虹桥”,它是建国门内、外的分界线。“建内”有不少写字楼与商厦,同时也很“老北京”--想看京剧可去专门的场所“长安大戏院”,品尝京味可到始建于1903 年的老字号“东来顺”去涮肉……

从彩虹桥一直向东至大北窑,被称作“建外大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上世纪50年代,北京最早的一大片外国驻华使馆区和第一座外交公寓在此建成,渐渐地,“洋”式建筑越来越多,“涉外”商厦与饭店不时出现。

1973年,建国后北京第一座“涉外”商店--“友谊商店”从王府井东华门搬到建外大街一座新盖起的4层大楼内。和王府井“百货大楼”等京城著名商场不同,当时的友谊商店尽管拥有条件最好的购物环境和琳琅满目的“紧缺”商品,却只为外国人及出国人员等提供服务,店内购物最为流通的是普通百姓不易接触到的“外汇券”。

同年,始建于1911年的“国际俱乐部”也从台基厂大街迁到建外大街。它在驻华使节与外国客人中很知名,例如,2002年和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期间均下榻到国际俱乐部饭店。

1982年和198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饭店和北京市第一座对外出租经营的办公大厦--国际大厦相继“落户”于建外大街。80年代早期开发的国贸中心以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赛特大厦等几十座高楼大厦,则进一步造就了该街的繁华和独具的“风情”。到了本世纪,提倡一种“新生代居住模式”、开盘时被媒体称为北京“最时尚生活橱窗”的建外SOHO干脆以建外大街简称“建外”命名。其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已进入到北京CBD(商务中心区)的地盘,由18栋楼和几百个店铺组成,还把16条街穿插到建筑群当中。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建外大街显得“洋”味十足,而就“味”而言,这里可以说是异域餐厅的天下,等待着八方食客一一发现。能够在西餐与东南亚菜的“包围”下站住脚跟的中餐则更需备好自己的“拿手菜”。

近20年里,包括很多外国人在内的游客都会慕名而去友谊商店东边、祁家园外交人员公寓附近的“秀水街”。这一“开市”于1980年、由个体户组成的普普通通的简易露天市场,后来成为许多人选购与批发各类服装及日用商品的首选之地。只有500米长、3米多宽的整个街道面积也就1500多平方米,却拥有几百个摊位。2005年,其东侧建起了一座6层商厦,起名“新秀水街大厦”。当然,不时有人抱怨:“秀水街也变成一个室内市场,显然就失去了其本身的特色,与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了!”不过,包括因卖绸缎而中外闻名的“瑞蚨祥”等百年“老字号”陆续在此设立了分店。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