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走马看北京
古观象台:世界最老天文台之一
吕 翎 · 时间: 2008-04-09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2008年3月31日,运送奥运圣火火种车队从北京古观象台象限仪前通过。

离北京火车站不远的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有一座高台砖砌的建筑。它便是“古观象台”--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因建筑(包括台体与附属建筑群)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与官员、世界著名科学家与天文学家都慕名前来过。

这座古观象台始设于元代(1271-1368),由当时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可惜的是,明朝(1368-1644)初攻克北京时使之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则被运往南方的南京保存。

1442年(明正统七年),观象台被重建,并复制或修复了一套仪器与建筑,成为皇家天文台,由此至1929年止,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500年,象这样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这么多年的天文观测,实属环球少见--在世界上现存的古观象台中,它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

明代的大科学家徐光启等人先后制造了许多天文仪器。徐曾经是教师,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于是他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

大约在1595年,徐光启见到了意大利人郭居静(L.Cattaneo),这是其第一次接触传教士和西方科学。后来徐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专程前往拜访。最终,利玛窦成为徐光启学识上的一位良师。

在清朝(1644-1911)时,观象台改用西方技术制造出天体仪、赤道经纬仪等8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它们体形巨大,造型美观,雕刻精湛,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以外,还具有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风格,并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至今仍陈列在观象台上。

其中有一件被认为“中国历史上引用西法铸造的最后一座大型铜仪”,它除了作为观天仪器之外,也是一座精美的工艺品,由“刘松龄”主持设计和制造。这虽然是个典型的中国名字,但他却是斯洛文尼亚人Augustin F.Hallerstein,深受清乾隆皇帝的信任,担任“钦天监”主管长达28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古观象台洗劫一空。德、法侵略军看到大型的精致古仪,竟私下达成瓜分中国古文物的“协议”,后迫于舆论而归还。

如今,北京古观象台已改建为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属于北京天文台,继续在科学和科普领域发挥着作用。观象台下有个优雅秀丽的四合院,常年展览“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现古代几千年来天文学从萌芽到不断发达的概貌以及丰富悠久的天象纪事、卓有见识的天文学理论和杰出的发明创造。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