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奥运动态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开门迎客
吕 翎 · 时间: 2008-03-07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这是从塔台上俯瞰三号航站楼。

“想象一下,将英国希思罗机场的5个航站楼聚集起来放在T3一个屋顶下,然后还得把面积再增加17%,”英国勋爵诺曼•福斯特说。这位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之一,所指的正是他主持设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简称T3)。

作为北京奥运会最为重要一项配套工程,耗资270亿元人民币的T3已于2月29日开始启用。它有170个足球场那么大,是迄今为止全球建造的最大戴顶建筑。其总体建筑面积约98.6万平方米,宽790米,高45米,从南到北近3公里,比整个北京奥运中心区的长度还要多出0.6公里,仅仅其中的停车楼(34万平方米)就比今年奥运会开闭幕地点国家体育场(鸟巢)大两倍。

“可北京的新航站楼从破土动工到交付使用却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73岁的福斯特坦言,身为建筑师,T3的建设速度令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整个中国社会正在用十足的能量发生着变化。”福斯特认为,T3已成为中国过去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象征。

T3投入使用后,首都机场就成为了中国第一家3座航站楼、双塔台、3条跑道同时运营的机场,登机口数量是原1号和2号航站楼总和的两倍。“航班起降能力将从目前的每天1000个航班提升至1700至1800个航班,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A380空中客车等新一代大型客机也能在新跑道上起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首都机场扩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宝介绍说。

机场内“找不到北”,恐怕是很多乘客不时会碰到的问题,偌大的T3似乎“更应”如此。可在这新客运大楼却不易转向,相反,它给人一种方向感。“因为由钢架结构组成的屋顶所用钢管都是正南正北走向的,因此乘客只要抬头看看屋顶线,就能辨清方向了。”T3承建方、北京城建集团机场项目经理樊军说。

不过,T3之大还是引起过质疑与争议。而在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兼总设计师朱静远看来,机场的大小和定位有关。在中国,民航每起降3架飞机,就有1架起降在首都机场;每100名空港旅客中,有超过25位进出的是首都机场。“作为枢纽机场,首都机场每年600、700万客流的增长是很多其它机场20、30年的增长量。建小了,很快就不能满足运量,分期的成本更高。”

首都机场最早建成于1958年3月1日,当时的航站楼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高峰期每小时可接待旅客230人。而到了1991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69.97万人次,超过这T1的设计能力,于是决定T2,设计容量为旅客年吞吐量2700万人次,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但仅过3年,就再次面临饱和。

“机场是一地经济增长的晴雨表。”朱静远进一步指出,航空客流量增长通常是GDP增长速度的两倍,照此,首都机场增长率达15%到20%,“如果一开始不往大了建,就得不断地被动扩建,机场将永远是个工地。”

中国民航方面预计,2015年,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60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0万吨。“而今年8月奥运期间高峰客运量将达到556万人次,该数字接近2015年首都机场的高峰月流量,而新航站楼将完全可以满足这一奥运需求。”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代局长李家祥最近表示。

很显然,运力增强将使北京首都机场巩固世界第8大机场的地位,并有望跻身以旅客总量为标准评出的全球5大机场之一。

 

一条“游龙”

从空中俯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它就像一条红色的游龙,昂首卧于北京的东北方向。

“龙”是中国的图腾,是力量的标志,也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好运气。诺曼•福斯特正是借助了其形象,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模拟出机翼划过时空气的流动曲线,形成双曲穹拱形屋顶。整个航站楼可以看成“龙”的5大部分。

“龙头”是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与停车楼,拥有7000个停车位。

主体部分“龙身”分C、D、E3个功能区:C区用于国内国际乘机手续办理、行李提取和国内登机;D区暂用于奥运及残奥会期间包机保障;E区是国际候机厅。

各功能区几乎没有任何隔断视野的障碍,外墙大都是通透的玻璃,近300个换登机牌柜台尽收眼底。步入办票大厅中央,旅客会感觉到如同置身苍穹之下,只是头顶是云霞变幻的别样“天空”。

旅客在此行走,即便走了很远也许并感觉到很累,其中的“奥妙”与几乎所有的路全是“下坡路”有关。“我们的设计是让所有的旅客由高向低走,反过来的话就有电扶梯,或是电瓶车。”朱静远说。

除了设置近450部电梯、扶梯、自动步道和电瓶车以外,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小火车”--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捷运系统(APM),旅客可以免费乘坐。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