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CCTV
CCN传媒
chinajob.com
留学中国
表格网
列表网
足球直播

合作伙伴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奥运场馆
奥林匹克公园:北京的奥运新城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时间: 2007-11-15 · 来源:北京周报 2007年 第46期 11月15日出版

 

44岁、曾经的北京洼里乡村民那和利看着自己打小的“故居”一带正迅速变成奥运“新城”——北京奥运会“主中心区”奥林匹克公园而感慨万千。

洼里乡在2002年8月被选定为2008年奥运主场馆区建设用地,标志性建筑“国家体育场”就建在这里。这一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举行的场所因其外观而被形象地称作“鸟巢”。

“我们原来的‘巢’没了,但一个漂亮的‘大巢’却已经拔地而起。”那和利笑着说道。为了给奥运工程“让路”,其父那忠带头,第一个搬离了已经居住了五代(300多年)的洼里乡。“那”姓是洼里乡的大家族,到了那忠这一辈,那家已在此生活了17代人。

在搬家后的日子里,那忠几乎天天行程50公里,换3次公交车,回来看奥运工程的施工进展……2004年3月,老人当选为雅典奥运会中国区首批火炬手。这位当年奥运圣火北京传递时年龄最大的接力手(73岁)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400米”。只可惜此后不久,他因心脏病而粹然离世,未能实现在“家门口”看奥运开幕的愿望。

那和利已毛遂自荐,正努力争取成为2008火炬手,替父亲圆北京奥运梦。他本人则为自己能在故乡亲手参与奥运工程而格外自豪。根据《补偿安置协议》,他当过生产队长的原14大队380户、800余人,除了自愿出去择业与退休的人以外,全都被安置在了奥运工程承建公司新奥集团下属的各个单位,那和利担任了这一集团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整日忙于奥林匹克公园工程的服务工作。

“以‘鸟巢’等场馆为中心延伸出去的奥林匹克公园还会需要更多的人去参与。”那和利说,不久就要竣工的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甚至可以说,2008年奥运会后,才是真正的开始!”

 

“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

虽然历经浩劫与磨难,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先后成为几朝国都的北京,城市中轴线依然清晰可辨,得以让后人有机会亲历这座古都的秩序和美。北京的奥运工程建设试图在这条始建于元朝(1271年-1368)“忽必烈时代”的中轴线上延伸。奥林匹克公园就位于此线的北端。

“老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中心是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旧时的重要建筑几乎都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举办亚洲运动会,这条南北中轴线向北延长。为了申办奥运会,规划中的南北中轴线再次向北延伸。

2004年,南端的永定门在被拆除47年之后开始复建。北京把这作为“人文奥运”(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之一)的第一工程。明年奥运会的自行车公路赛将从此处发车,穿过中轴线。

奥林匹克公园被看作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地带”,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其面积约1215公顷,包括占地405公顷的体育场馆、奥运村、记者村、会议中心及展览馆和占地50公顷的中华民族博物馆等,还包括760公顷的森林绿地(里面遍植名木)。

“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这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的中标者--美国萨萨基公司(Sasaki)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HAE)合作方案里大写的文字,诠释着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这个被13位中外评委从海内外87个方案中推荐为规划设计征集活动一等奖的方案,将雄伟的北京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末端成为一条巨大的“千年步道”,以山水为终结,体育设施分布两侧,并神秘地“消失”于浩淼的湖泊之中,朝北而望,葱葱绿岭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皇家御苑景山(登高远眺、观览北京全城景致的最佳处)之于紫禁城的神韵。

挖出的近400万立方米泥土,在公园内形成一个山系,与43米高的景山遥遥相望。景山是修建紫禁城护城河时的泥土堆积而成,显然,这两者具有相同的逻辑。站在48米高的奥林匹克公园主山上南望,“鸟巢”、紫禁城、天安门(被誉为“中国的心脏”)、前门、永定门依次排开,尽收眼底。

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上“放”有中华文明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性标志物,其尽端的湖泊则与轴线东侧的“奥林匹克运河”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公里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一条由亚运会场馆、国家体育场、体育英雄公园组成的斜轴,又与“千年步道”相交于一个巨型广场,并延伸至北京的名山燕山之中。

 

“通往自然的轴线”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端是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总占地面积680公顷的“森林公园”。参加竞标的团队把它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作为以密林、大树林为主的一个生态工程(人工种植了大量植物,大约有53万棵大树),其大树的覆盖率接近80%,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绿化带相交汇。

今年5月5日,意大利托萨罗伦佐把“国际风景园林奖”一等奖颁给了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这是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园林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也是本年度欧洲以外地区的唯一大奖。

“这么大的奥运项目能够在全部完成之前就获得国际大奖,是国际专业组织和协会对我们这个项目的认可和给予的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是为北京奥运做了一份贡献。”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主设计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胡洁教授表示。

出生于北京的胡洁认为,北京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从其中心最高密度的地方向外发散的时候,不应该建设得越来越人工化,越来越高密度,而是要把轴线引入自然。“我们希望代表北京发展历史的中轴线能在奥林匹克公园里融入大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从承载中华文明的角度来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自始至终的规划定位就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似的公园。”在胡洁看来,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延续了中国数千年的造园文化的传统,“此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把大自然引入城市。”

据胡教授介绍,他们请北京林业大学的造园专家们参与如何在设计中真正体现中国自然式山水的造园。“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它不仅代表一个传统山水设计理念,还要体现出北京的地域特点。”

把天然的未经雕琢的景观石作为艺术与一种象征放在山顶上,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我们还把‘苏州园林’等山石做得的特别好的杰出手法借鉴吸收了进来。”胡教授说。

设计者还引进了大量高科技手段,例如整个园林用水都是循环的,是北京市废水利用的大型工程中的示范项目之一。水源不是从地下抽来的干净的水,而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废水,处理过后放到园林里来,但这些“中水”还不够干净,“所以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生态水处理系统,以8公顷的湿地来进行水循环。”胡教授解释道,湿地象过滤器一样,石子里面长满了芦苇,让水循环地流动。“经过芦苇和石子的净化,使水保持干净。这是现代科技的体现。”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