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日晚,以“和谐:人类共同的梦想”为主题的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座无虚席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激情上演。
在将近3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数千名演员的表演与现场观众互动、运动员入场式、特奥运动四大精神的阐述与展现、火炬传递与点火仪式……紧凑的环节设计、炫目的灯光舞美以及巧妙的“中国元素”使用手法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如此精彩的开幕式背后,是来自中、美、德、英等国百余位专业人士组成的制作团队长达一年多的艰辛付出。在《北京周报》的独家专访中,首位加入该团队的中方制作人王康宏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北京周报》: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于2007年十月首次走进亚洲、来到中国。此次开幕式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王康宏: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刚开始总是将残奥会和特奥会混为一谈。残奥会为身残人士参与体育活动而设立;特奥会则为智障人士参与体育活动而设立。智障人士又分为三种--智力低下、唐氏综合症患者以及脑瘫患者。
既然是特殊奥运会,就应该让全世界观众在看完开幕式以后知道特奥的四大精神--勇气、分享、技能和欢乐;让观众明白智障人士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在社会上平等生活的权利。因此,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开幕式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智障人士。另一方面,从智障人士的角度来说,开幕式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这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以此来增强其勇气和信心。就像特奥会的口号一样:“让我获胜;如果我不能获胜,让我勇敢地去尝试。”
《北京周报》:如何在开幕式上呈现出中国特色?
王康宏:任何一台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性晚会都会出现“中国元素”。所谓的“中国元素”,无外乎扇子、武术、红灯笼、太极拳、阴阳标志、长城……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利用。
我们中方的制作团队不是第一次做大型开幕式。通过与外方总导演和总制作人唐•米歇尔的沟通和以往的国际合作经验,我在前期创意时的初衷就是要把开幕式做成“外国人认为是中国的;中国人认为是国际的。”在筹备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整个团队群策群力,不断开会讨论,以实践验证构思的可行性。
通过道具体现中国特色,对舞美来说可谓一大挑战。比如,在运动员入场式时,将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名称用中英文双语写在扇子形状的标牌上,但扇面的大小、字体字号、颜色等细节必须经过反复推敲才能确定。“勇气”篇表演中借鉴了传统戏曲中的写意法,但主要道具“巨龙”因为过于高大,险些无法进入场地。现场观众人手一份的道具包里,除了绸子和手电筒外,还有呼应台上表演用的单音笛。笛子国外也有,但现场所有笛子合在一起只能吹出五个音,即中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
这次邀请到的华人嘉宾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成龙、姚明、刘翔、郎朗、马友友、章子怡,等等,都是公益性质的。姚明为了参加开幕式而错过了火箭队训练甚至还被罚了款。
《北京周报》:筹备过程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王康宏:让我印象最深同时也是最感动的就是智障演员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在开场舞“和谐:一致的心跳”中领鼓的演员叫高鹏,来自北京残联艺术团。由于节奏感好,曾拜一位天桥老艺人为师,学了5年中国鼓。我不确定他是否能够胜任开场舞的领鼓,但希望可以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训练他。于是,7月底我们把他接到上海,聘请了专门的打击乐老师教他。这次表演的难度不小,要求每分钟的节奏是120-130拍。不过,最大的困难在于,他从没接触过表演将会用到的西式小军鼓,而且记忆力不太好、不识谱。刚开始他完全达不到要求,急得直哭,觉得自己不行。我们不断给他信心。后来他慢慢进入了状态,白天跟老师学,晚上听录音机学,一点一点背,拼命练习。在度过了走台、合练的恐慌之后,表演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正式演出也没让我们失望。
脑瘫患者吴方淼在“技能”篇中表演爬“人体长城”。每次排练,他刚爬上去就会掉下来。所有人都替他捏了把汗。但他的意志力特别顽强。每次掉下来以后都会给大家鞠躬,说对不起我再来一次。那种场面实在是太感人了。群众演员一句怨言都没有,大家都含泪为他加油。“技能”篇展示的就是特奥选手认识自身潜能、彰显生命韧劲的精神,因此我们不能帮助他,但是要保护他。从他的表现中我们可以预见到演出的成功。果不其然,9月20日穿服装彩排的时候,“技能”篇可谓惊艳全场。
其实,在智障演员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咨询了很多专家,有一套科学、完备的方法,包括排练计划如何制定,演员心理如何辅导,等等。我们还专门去华东师范大学找特殊教育系的大学生做志愿者,以防止演员产生急躁或是骄傲心理。
《北京周报》:此次开幕式的制作团队可谓国际化团队。在中外合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王康宏:美国导演唐•米歇尔2006年4月被任命为开幕式外方总导演和总制作人,他的团队有丰富的大型现场活动和国际制作经验。我本人经过推荐和面试,于2006年7月加入到制作团队中,负责市场调查、搭建创意团队、与外方沟通、排练等工作。中方团队的人员构成年轻化、专业化,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出色。
我们整个团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办好开幕式。但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归根结底是文化上的差异。外方虽然国际制作经验丰富,却并不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但本着互相理解与沟通的原则,很多分歧也随之迎刃而解。以音乐为例,中国人习惯于先定音乐小样,再根据音乐编排舞蹈。而外国人则习惯先定风格小样,然后再根据风格创作音乐并在平面上计算出演员的活动空间来定舞蹈。实践证明,他们的工作方法确实避免了随意改动而带来的损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北京周报》:您作为开幕式中方制作人的体会有哪些?
王康宏:如果没有米歇尔先生的大胆提议,我们的开幕式也许不会走人海战术和高科技战术以外的路线,即以内容取胜。外方团队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中方团队的本土化策略相结合,造就了开幕式的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无疑是最重要的。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与智障人士的接触过程中,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因为他们的笑容是没有任何杂念的,是最真诚的。
王康宏简介
198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任编辑、记者、频道总制片人。1986年获联合国颁发的“国际和平年”电视特别奖。1992年赴香港,任CCTV特派记者,策划并拍摄《香港沧桑》、《香港百年》等。1998年至2001年,任历年CCTV元旦和中秋晚会制作人、总导演。2004年担任北京酷曼国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参与CCTV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香港十年》创意策划和项目运营。
背景资料:特奥运动与中国
国际特奥会成立于1968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负责管理和知道世界性的特奥活动,监督国际及各国的特奥运动会及教练员的组织工作。目前,全球有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特奥组织。
中国约有1300多万智障人士。中国特奥会成立于1985年6月17日,同年7月6日加入国际特奥会。现有运动员50多万人,是世界范围内特奥运动发展最快的国家。
2002年,上海取得了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中国成为了亚洲第一个举办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