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玩转“民间体育”
健身人群,都市风景线
· 时间: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吕翎
    63岁的沈俞夕老人在北京紫竹院公园晨练已经有快5个年头了。每天清晨,老人都早早地赶到公园,先绕着小道慢跑几分钟,然后悠然自得地打一套太极拳,有时候他还会带上棋盘棋子,与园中一同晨练的朋友杀上几盘象棋。

“当初来这里的时候,是因为睡眠不好,经常很早就醒了,为了不吵醒其他人,我就想一个人出门溜达。”沈俞夕告诉记者,早上来公园活动活动筋骨,不知不觉睡眠也好了许多。

“可能是已经习惯了吧,不来反而觉得别扭。”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感觉精神上身体上都好多了,每天晨练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大概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近年来,健身已经悄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以各种健身方式锻炼的人们。

健身运动一般是指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的不同的中等强度运动,也称为“轻体育”。这种运动不拘形式,每周的能量消耗1800-2200千卡。据美国一份对8000余名中年人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坚持从事轻体育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而且运动剧烈的人死亡率低1.5倍,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其寿命延长4到6年。经常性从事这种健身运动的人被称之为“体育人口”。

“健身不仅仅是老人的事,所有人都需要保证一定的健身运动。”从事健身教练职业多年的张志告诉记者,“有的人认为健身的目的仅仅在于减肥或者长寿,事实上,健身是一项适合各个阶层人群并且被各个阶层人群需求的运动。”

“我带过的学员的年龄从15岁到60岁都有。”张志说,“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健身往往有着不同的目的,比如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是希望能够通过健身来保持和塑造体形,而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则多半是想通过健身缓解工作带给身心的压力,对于老年人,他们的目标主要是集中在长寿或者修身养性上。健身不单是生理上的一种锻炼,很多时候能够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