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中国军团 |
“大使先生”姚明 |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时间: 2006-09-21 · 2006年第38期 9月21日出版 来源:北京周报 |
从2004年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聘请作全球“形象大使”至今,姚明被很多人认为是称职的。有记者让其与前任阿诺德·施瓦辛格做比较,他想了一下,挠了挠头笑着说:“我希望做的能跟他一样好。” 其实,姚明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他会不时让人“晕眩”。吴方淼便是其中一位“受害者”--“我快乐得都要晕过去了!”在最近一段里,吴经常大声地告诉所有人:“姚明送我礼物啦!” 吴方淼今年刚满18岁,在出生时他不幸被羊水呛到而成为脑瘫患者,可前不久却成为8月4日结束的全国第4届特奥运动会上海代表团篮球队的一员。 “在篮球中我找到了自信,姚明大哥更是给我力量。”与许多人一样,吴方淼最崇拜的人也是姚明。“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真地好亲切,一点儿超级巨星的架子都没有!”当吴方淼回忆起7月21日在2007年世界特奥会主题电视公益宣传片《我们的孩子》首播及平面公益广告首发仪式上,欣喜地从偶像手中接过有他亲笔签名的休斯敦火箭队“红色限量版”篮球时,脸上呈现的表情比幸福还要幸福。 除吴方淼以外,姚明还给了《我们的孩子》另外两位主角礼物:他送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长跑运动员赵曾曾一双漂亮的跑鞋;当得知曾在2003年第11届都柏林特奥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的王守栋喜欢收集徽章后,他特意将一件别有十几枚奥运纪念徽章的运动衫赠与他。 因在高手如林的美国NBA占据一席之地,并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领军人物之一,姚明常常被冠之以“奇迹”光环,可他表示,特奥运动员才称得上“真正”奇迹的制造者。他举例说,吴方淼到了上学年龄,走路都还不太稳当,所有学校都不愿意接受他。“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放弃过。” 当年,奶奶带他去了很多地方做康复练习,一开始用手在地上爬,后来是扶着大人,然后才逐渐学会自己支撑身体,直到能站起来走路……“现在瘦瘦的他身高只有1米65,也许在平常人看来,这样的条件不会与篮球运动有什么关系,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脑瘫患者,能够打篮球,而且打得不错,这显然是个奇迹!” “特奥运动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们做事很专注,很认真,心无杂念,这也是我跟他们的差距吧--我只有在打球的时候才会做到相对心无杂念。”说这话时,姚明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 当国际特奥会请姚明作全球形象大使时,他并没有马上答应,希望留一些时间考虑。“我一开始还以为特奥会只是一个普通的活动。”但很快,通过电视机,他看到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位特奥运动员庄严地宣誓--让我去获胜,如果我不能获胜,让我勇敢地去尝试……“这些‘美丽的句子’深深地打动了我。” 特殊奥运会是按奥林匹克运动会模式举办的。不过,它与奥运会、残疾人奥运会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参与对象都是智商在70以下的智障人,不特别追求竞技、竞争与胜负,比赛成绩从来不是最主要的,更强调参与--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每位选手“只要战胜自我就是赢家”。如果说奥运会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那么特奥会追求的则是“参与、接纳、归属”。在姚明眼里,两者的精神,实际上是相通的,所展现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质--他们的精神、勇气、品性和爱。“享受体育的乐趣成为了这些特殊运动员的追求,当他们脸上浮现笑容的时候正是我最享受的时候!”姚明说,这时他也笑得很灿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