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己丑年正月,当神州大地处处龙腾狮跃,爆竹声声,人们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欧洲四国和欧盟总部进行了正式访问。8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拉美五国和马耳他进行正式访问。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将对亚非五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领导人的“正月外交”,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心愿,传递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对世界未来的信心。
同声自相应 同心自相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定于2月10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进行国事访问。
中东和非洲舆论普遍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既影响中国,也殃及其他亚非国家的情势下,胡主席的访问必将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往访国家的友好关系,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集体合作,更加有力地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落实,有助于中国同中东和非洲国家一道,共克时艰,共同度过世界经济的“寒冬”。
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是胡主席此次亚非之行的首个国家。沙特舆论认为,此次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深入发展,并促进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集体合作。
沙特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同沙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对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有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着高度协调与配合。2008年5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向我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赠了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的物资。
马里总统杜尔表示,胡主席对马里的国事访问是历史性的,充分体现了马中两国牢不可破的亲密友好关系,他本人和马里政府非常荣幸能够接待胡主席来访。他还透露,马里将举行隆重的仪式欢迎胡主席,双方届时将为中国即将援建的巴马科第三大桥举行奠基典礼。马里通讯社(马通社)社长德拉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马通社正日夜加班赶制迎接胡主席的大幅欢迎牌并计划将之竖立在首都巴马科市区,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欢迎和敬意。
塞内加尔总统府秘书长巴尔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塞中复交三年多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顺利发展,塞政府和人民期待着胡主席的来访。他说,胡主席将是到塞访问的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他的访问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他指出,中国日益强大,在国际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塞从中国得到了许多无私援助,塞政府希望两国进一步在各个领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坦桑尼亚国家投资中心主任纳伊科说,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胡主席的到访,坦中两国不仅可以在互利合作中共渡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关,而且可以深化两国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认为,胡主席的来访是中国承诺与非洲国家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又一明证。
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两年多来,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中非关系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图为2008年12月24日,中国援助马拉维医疗队的医生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中心医院为患者治疗。中国援马医疗队于2008年6月抵达马拉维,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这支由7人组成的医疗队已经在马拉维接诊病人2685人,实施手术702例,培训马方人员109人,为提高马拉维医疗水平、增进中马两国友谊作出积极贡献。马拉维是地处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2007年12月28日,中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胡主席对毛里求斯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毛关系史上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毛里求斯总统贾格纳特强调,胡主席来访是毛里求斯的莫大荣耀,这一特大好消息是带给毛里求斯人民最好的新年礼物。贾格纳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了这一消息,表示毛里求斯政府和人民要用最大的热诚接待胡主席,以体现毛里求斯政府和人民长久以来对毛中良好关系的高度重视。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政府和人民对胡主席访问的热切期盼和高度评价,源于中国和非洲国家有着类似的历史遭遇,源于双方在国际事务上秉持类似的原则立场,源于历久弥新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关系进入快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胡主席此访必将推动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和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进一步巩固中非传统友谊。
严冬终将过去 春天就要来临
在胡主席即将出访沙特和非洲四国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刚结束对欧洲的正式访问。
《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媒体说,温总理的这次访问是“欧洲寒冬中唯一的亮点”,因为温总理的访问是一次“信心之旅”,不仅使国际社会增强了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信心,也让欧洲乃至世界对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更有信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之际,中国经济能否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中国领导人对本国经济增长是否有信心令世界十分关注。温总理一路走来,通过会谈、演讲、座谈、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增信释疑,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信心与力量。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温总理强调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信心源于中国政府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源于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源于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源于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最重要的是源于中国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力度和速度。
通过此次访问,世界了解到:中国出台了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并大规模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和振兴产业并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以扩大内需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持金融业稳健发展。温总理重申,中国将在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内需。他说,其中1000亿元投资已于去年12月到位,另有1300亿元投资也于春节前到位。
温总理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信任。瑞士联邦主席默茨在会谈后对温总理说:“当您结束访问回到中国的时候,请把一个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信心带回去!”
“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承担责任是战胜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温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致辞掷地有声。信心、合作、责任,这是温总理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开出的良方。
除向世界传递信心之外,中国更用实际行动推动中欧加强经贸合作。在温总理访问期间,中国同欧盟以及瑞士、德国、西班牙和英国共签署38项协议,涉及金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
温总理在访问期间强调,中国在保持出口的同时,也要推动进口,中国将派遣大型采购团赴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等欧洲国家采购先进设备和技术。这一宣布不仅给处于金融危机严冬中的欧洲带来暖意,更显示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