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的主题为“惠及十三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组织撰写而成。
--报告建议加快建立惠及中国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建议加快进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平等提供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与近期政府出台的刺激增长、防止经济增长放缓的新政策协调一致。报告指出,要让13亿人都能公平享受健康、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全面的机制体制创新至关重要。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协调人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先生在11月16日的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政府将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作为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目标,其快速行动将有效缓解国内外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减缓所带来的挑战。这些及时的行动能使人们更加放心地消费,助力中国实现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
“中国财政预算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国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高达2万亿。这是中国有财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基本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变为现实,”马和励补充道。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的主题为“惠及十三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组织撰写而成。该报告就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给予农村人口和其他困难群体特别关注提出了九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其核心是怎样为13亿人口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符合最低统一标准和水平的公共服务。
报告指出,近三十年来, 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发展指数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的标准。但是,重大的挑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贫困地区之间,不同性别之间以及城市户口人群与非城市户口人群之间的人类发展差距仍然在扩大。
报告提到,“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为下一阶段的人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公共服务制度的逐步完善,将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的变化,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保障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能获得符合法定标准的、质量得到保证的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是13亿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核心责任。”
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出版第一本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以来,《人类发展报告》已经成为了该组织的旗舰出版物,并成为政策分析和宣传倡导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自1997年以来,中国已经出版了5份国别报告。这些人类发展报告的编写和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中国发展政策的制定发挥了独到的作用。第五期《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题为“惠及十三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合作撰写单位为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设在海南省海口市,是一个重要智库。这些年来,《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和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全球合作伙伴的重要参考读物。该出版物正逐渐演变成为联合国与中国国家智库,政策制定者和发展研究者合作的主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