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守护餐桌上的绿色——中国农业专家助力埃塞俄比亚蔬菜种植发展

《北京周报》记者 李菁  ·   2020-01-2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非洲;农业合作;民生
打印
纠错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菜地里嫩绿的蔬菜正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突然,狂风大作,雨点夹杂着冰雹倾盆而下。这时,只见一个身影急匆匆跑向菜地,他揭开了覆盖在蔬菜地上的白色塑料薄膜,然后长舒一口气,嘴角露出了微笑,太好了,所有的蔬菜都安然无恙。这个人正是中国蔬菜专家刘守云,他负责的这片菜地正是位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的技术示范园。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园艺专家Derbew Kebede Deneke介绍,亚的斯亚贝巴的雨季几乎每天都有1-2场暴雨,而且常伴有冰雹,对蔬菜生产极为不利,因此以前这块地在雨季基本闲置,只能在旱季通过浇水种植蔬菜。“现在,我们全年都可以种植了,再也不怕恶劣的天气,刘守云专家的蔬菜示范让我们实实在在见证了中国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刘守云(左)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专家调查指导胡萝卜生产。

  53岁的刘守云是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农业办公室的一名高级农艺师,他从事农业技术研究32年以来,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扎根在非洲大陆的土地上。作为农业专家,刘守云在尼日利亚参与过为期三年的南南合作项目,在莫桑比克创造过万亩水稻单1150斤/亩的非洲超高产量,在马拉维培训超过1200人次……

  “每当项目结束时,当地合作伙伴总是希望我能早日重返非洲,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和农业技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改变,我很感动也很欣慰,于是我一次次参与各类援非农业合作项目,希望我的技术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刘守云对《北京周报》记者说道,2018年11月8日,作为第三期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专家组的蔬菜专家,他再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陆,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农业合作项目。

 

待挖掘的绿色宝藏

  据刘守云介绍,埃塞俄比亚农业可耕地面积辽阔,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比较适合发展蔬菜种植,尤其是茎叶类蔬菜,如生菜、菠菜、甜菜和包菜等,而这些蔬菜也是当地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种植技术,导致产量低,品质较差。“在当地发展蔬菜生产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改善民生意义重大。”

  埃塞蔬菜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也存在不少制约性因素。经过调研,刘守云认为首要因素是当地缺乏相关蔬菜种植技术和基本的农业基础设施,导致难以应对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由于埃塞俄比亚降雨分布不均,旱季干旱严重,雨季降雨过于集中,常有冰雹等恶劣天气发生,严重限制了蔬菜的有效生产期。此外,早晚温差大,夜晚温度常年较低,也不利于蔬菜生长。加之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农田大多不具备排灌条件,导致应对不利自然条件的能力较弱。

  “想要充分开发当地的蔬菜生产潜力,还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生产计划。”刘守云说道。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Oumer Hussien(右五)率领官员和专家视察蔬菜展示园

 

实用的技术

  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埃方蔬菜产业发展和蔬菜生产实践需要,中国专家组设立了蔬菜实用技术示范项目,其中由郑艾宝专家负责食用菌专业项目,刘守云专家负责蔬菜专业项目。

  在刘守云和当地农业技术专家的协作下,农业部大院蔬菜示范园迅速建成,200平方米的示范园内共设立10个小区,种植6个蔬菜品种和4个香料品种,重点展示小拱棚避雨增温保湿高产栽培技术。在7-9月的大雨季中,面对持续的低温寡照、强降雨和3次冰雹的恶劣天气,小拱棚里的蔬菜安然度过了“危险期”,长势旺盛,首季蔬菜喜获丰收,增产幅度达17.6%-23.5%。“这充分显示了小拱棚蔬菜栽培的优势,大范围推广小拱棚可以有效抵御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对于提升蔬菜产量有重要意义。”刘守云说道。

  2019年8月31日,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Oumer Hussien在视察参观蔬菜示范园时,对中国专家采用的小拱棚蔬菜栽培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这一技术值得复制推广,要进一步扩大适用面积。

  此外,刘守云还和当地专家在亚的斯亚贝巴Menagesha基地和Yeka基地建立示范点。目前,Menagesha基地两个示范点已顺利建成,Yeka基地示范点正在建设中。

  据刘守云介绍,Menagesha示范点蔬菜种植区域占地3公顷,在中国专家的技术支持下,现已维修老旧大棚6个,新建大棚4个,大棚区域示范面积达3000平方米并已投入使用。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蔬菜大棚技术以其实用性得到了当地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

  “中国农业技术很实用,成本较低,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园艺专家Derbew Kebede Deneke说道。

  Abdela Negash是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园艺处处长,他曾亲自参加了菜地整地盖膜、菜苗移栽以及小拱棚搭建等工作。看到经过暴风雨依然茁壮成长的蔬菜时,他不禁感叹:“中国技术操作简便,但效果神奇。”

刘守云(右二)与Menagesha项目点合作伙伴交流项目执行情况

 

合作是关键

  “捐钱捐物不如传授技术。”刘守云介绍,在为期3年的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项目期间,专家组将通过室内培训、现场讲解、技能演练和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蔬菜技术培训210人次,目前已完成培训35人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民。培训内容主要介绍蔬菜高产栽培模式,重点推介简易设施栽培,详细讲解和演示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枝去蔓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

  目前,虽然专家组已做出各类积极尝试,有效提升了蔬菜产量,但仍有不少制约因素是短期内难以克服和解决的,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缺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足,资金缺乏,农民文化程度低导致农业技术普及难等问题。此外,农业合作项目结束后还面临着设备闲置和基地荒废的风险。

  面对这些难题,刘守云认为加强合作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是加强中埃两国政府间合作,可以协商注册永久性的农业援助技术合作组织或机构,持续稳定地进行专业设置和专家配备,从而保证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可加强技企合作,推动更多中资企业落户埃塞俄比亚,为当地带来技术、人才与资金。

  “目前,我们专家组正热诚为来到埃塞俄比亚考察和寻求合作发展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中埃互利发展牵线搭桥。我们相信这些企业将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互惠互赢。”刘守云说道,“2020年是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50周年,我们专家组将继续努力,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增光添彩。”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