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让农民富起来

《北京周报》记者 曾文卉  ·   2018-03-1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两会;乡村振兴;民生
打印
纠错

  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大学教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保善接受《北京周报》专访时介绍,要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发展农业,让农民通过科技创新富起来。

陈保善代表

  回国前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研究员的长江学者陈保善,一直从事农业领域的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国家60%的食糖供应,对中国的“食糖安全”承担着重要责任,如何提高甘蔗产量是陈保善一直关注的课题。多年来,广西甘蔗的产量从三四吨/亩提高到了六七吨/亩。研究植物病毒的陈保善不仅推出了甘蔗中的健康种苗,还培育了新的高产品种,“通过科研领域的创新,现在亩产量可以做到1012吨,将来还可能做到1520吨。”陈保善介绍。 

  目前,当地农民种植甘蔗每亩地一年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因为甘蔗生产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把产量翻一番,农民收入的增长可不只翻一番。”陈保善说,“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能得到应用,老百姓收入有所提高是我最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坪寨村党支部书记彭石华是通过科技创新富起来的直接受益者。“通过产业发展,去年我们村脱贫了37135人,今年我们要实现全面脱贫。”彭石华说。 

彭石华代表

  坪寨村现有545户家庭,2015人。五年前,村里的路都是泥地,没有通电,用水要从水源处走二三十分钟的路程挑回家里。现在村里不仅铺上了公路,全部通电,家家户户都使用上了自来水。 

  位于边远山区的坪寨村,海拔较高,水源没有受到污染,利于种植西红柿、辣椒等有机蔬菜,发展有机农业。35岁的彭石华曾在蔬菜批发市场打工,在看到市场上辣椒销量不错后,他也回到家乡试种辣椒,开头只是种一两亩地,种植成功后,逐渐扩大到几十亩,当地农民也跟着他一起种起辣椒,并把他推选为村支书。 

  现在,他们村又开始种起了西红柿。通过成立合作社,与公司合作签订合同,按照要求种出蔬菜,菜一摘马上就按收购价三块八一斤给农民付钱。“很多本来打算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现在有这么好的产业,不愁销量,都没有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种植有机蔬菜。”彭石华说道。 

  据他介绍,他们村种植了一千多亩西红柿,以前都靠天吃饭,遇到下雨过多或光照太久,西红柿就容易生病或枯萎。在农业局提供相关设施和资金的支持下,当地开启了“避雨栽培”模式,架上避雨装置,这样就不怕遇到下雨就肥料流失,生病及时上药也不怕被雨水冲走。“老百姓种植西红柿有了保障,成本也降低了。”彭石华说。避雨西红柿比露天西红柿每斤平均价格贵五毛至一块,今年西红柿质量好、价格好、销售也好,“这样种下去,人均收入要增加2000块钱以上。” 

  石华自己家也种植西红柿,每年种七八亩,行情好年收入有五六万,此外他还养了20多头高山黄牛,牛肉价格能达到65元一斤,效益也很好。“我喜欢回到家乡和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做事情。我们的土地肥沃,只要老百姓肯做事,就不愁不脱贫。”彭石华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