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张春侠  ·   2018-03-07  ·   来源:中国报道
标签:两会;生态文明;民生
打印
纠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以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2018年设定的目标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具体来说,今年将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 

  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重典出成效

  “这个冬天,北京的蓝天格外多。我去年囤积的口罩和空气净化器都没派上用场。”每逢周末,北京市民张女士都会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儿。“2016年冬天可不一样,雾霾重的时候都喘不上气,根本不敢带孩子出门。”和张女士一样,很多人都惊喜地发现,北京空气变好了,蓝天和白云再也不是朋友圈里的奢侈品。 

  官方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大家的感受:2017年,北京市收获226个优良天,其中有66天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空气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PM2.5的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8微克,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而在2013年,这个数字是每立方米90微克。 

  而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改善”成为去年全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词: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PM2.5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 PM10浓度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5.1%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战略,构建起“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战略布局。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发布实施以来,环境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20155月和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我国环保升级的标志时间点。随后,中央陆续出台4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继环境保护法之后,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核安全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法律相继完成制修订。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大气和水土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健全监管体制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将环保改革的重要性推上了更高层次。 

  2017年底,“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被提及。会议明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如今,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基本形成,坚决向污染宣战取得显著成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总结过去5年的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尽管我国在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就曾指出:“从污染治理规律和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在中短期治霾可以取得明显进展,水污染、土壤污染则更是一种持久战。” 

  目前,中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雾霾天气多发、城市河道水体黑臭、“垃圾围城”、土壤污染等问题突出,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公布的空气污染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占4个。中国的海洋环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海域之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刘世锦表示,“这些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严重危及当代人的健康和福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认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阶段,过去30多年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很难转变,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会大量消耗资源,增加环境污染。”李佐军告诉本刊记者,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健全促进污染防治的体制和制度,并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做好环保督察工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瑜表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筑牢正确的绿色政绩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