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医改成功与否 离不开细微之处的雕琢

程赤兵  ·   2017-04-25  ·   来源:法制晚报
标签:北京;医改;民生
打印
纠错

  北京市卫计委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4月8日零时至4月15日24时,全市221家纳入监测的医疗机构药占比及药费均呈下降趋势。在就诊人数方面,二级、三级医院门急诊量有所下降,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有所上升。“看专家难”有所缓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就诊量下降明显,降幅达到了14%。

  医药改革,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推进分级诊疗,让人们摆脱对大医院、专家的依赖性,鼓励人们去社区医院就医。初步的结果是良性的,就医分流的趋势已经形成。除了专家号挂得少了,二三级医院急诊量的降低,以及一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急诊量的增加,都在说明,改革正在按预定的方向进展。

  不过,任何改革,在最初设计的时候,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都可能存在瑕疵。注重细节,不断完善,才能助推改革前行,最终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新的规则和制度。

  比如,专家号减少或大医院的急诊量降低,是件好事。但这个好事,还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分析:有多少人是医改导致了习惯的改变,小病小灾或日常拿药不再去麻烦名医名院,转向了社区医院。有了这个数据,分流才让人放心。因为分流而去的,是真正需要分流的人。如果有个别人,确需去大医院诊治,又经济拮据,感觉不能承担多出的费用,则需要制定预案,看看如何才能帮到这部分人群。

  如今社会上普遍疑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取消医药加成以后,医生的收入会不会下降,以致影响医生的积极性。对这个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观察。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收入真有变化,那么挤掉的是不是不合理的成分?增加的诊疗、手术、护理等费用,能否改善医护的待遇,让他们可以在岗位上安心工作?是否还有后手,来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维持在一定水准之上?这些也都是需要仔细思考,做出方案。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社区医院面对突然增加的就诊者和突然增加的药物需求,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社区医院药物已经难以存放,也有的出现了部分药物短缺。这就需要社区医院提高应对能力,加快自己的建设和管理水准——做好服务,形成口碑,真正发挥出作用。

  医改表面上是个宏观的改变,本质上,也离不开细微之处的雕琢。无论是卫生系统的管理者,还是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都有必要注重这些细节。多反馈、多交流、多想办法,才能使得改革为医护人员所接受,也为公众所接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