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7年全国两会>>> 两会热点
环保:环境污染让国民经济损失10%
· 时间: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吕翎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当天发布了《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这是中国继1996年之后,第二次发表环保白皮书,系统地介绍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制和体制,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内的十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指出中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白皮书说,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到2005年,中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沿海赤潮的年发生次数比20年前增加了3倍,四分之一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足2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32%,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5个。

环境也对人民健康造成了明显的危害。据联合国开发署2002年报告称,中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1500万人患支气管病。每年有200万人死于癌症,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就已跃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大气污染最重的石景山区,肺癌死亡率比全市平均值高30%。

中国膨胀的人口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下降,民族生存空间收缩。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十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环境污染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 。

祝光耀说,这次发表环境白皮书,目的就是想分析和研究当前在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客观反映最近1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所做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和措施。通过这个白皮书的发表,进一步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环保事业的了解,加强与国际间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他说,最近十年来,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则制度。最近十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方面的法律,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0个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是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年来,重点开展了“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332211”工程。

三是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这些年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治理工程。根据生态保护的要求,又启动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

四是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年来,通过采取多条渠道,政府、企业、民间和社会的各种投入,包括外国资金的引进,环保投入方面有了明显增加。据统计, 1996年到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的资金也达到9522。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1。0%。2005年则达到了2388亿元,占到GDP比例1.31%,这个比例在发展中国家来讲还是非常不容易的。2006年,环境保护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五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十年来,在加大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力度的同时,推进了一些条件好的地区和新型市县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一系列的绿色创建活动。

白皮书指出,中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

白皮书强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解决好环境问题,符合中国发展目标,是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体现。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共同保护美丽的地球家园。”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