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中国对外贸易60年:变革与成就
· 时间: 2009-08-27 · 张小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对外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贸体制、外贸政策以及外贸功能等均有了相应的改变。目前,中国的贸易伙伴多达220多个,遍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货物贸易规模扩大了数千倍,占全球贸易比重提高到近8%,居世界第3位;服务贸易从无到有;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世界第7位和第5位;外贸管理政策与制度严格履行国际承诺,贸易透明度不断提高。

在国际上,中国已从昔日的一个游离于国际市场边缘的经济相当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和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是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1949-1978年:计划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外贸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对外贸易关系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发展贸易积累了经验。1950年全年,中国外贸总额为11.35亿美元,其中出口5.52亿美元,进口5.83亿美元。到1978年,对外贸易总额扩大到了206.38亿美元,其中出口97.45亿美元,进口108.93亿美元,分别增长16.7倍和17.7倍。在当年世界贸易中居第32位。

这一阶段,对外贸易主要被看作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建国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80%,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随着国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轻纺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直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仍高达53.5%。进口商品结构方面,旧中国以进口消费品、奢侈品为主的状况得以改变,生产资料在进口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每年占总进口的80%左右。按照“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这一阶段中国在利用国外资金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

国际环境与国家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内意识形态的变化左右着中国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由仅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单边贸易,到“文革”期间的自我封闭,及至70年代末重启国门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来往,记账贸易成为当时的主要贸易方式。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1952年至50年代末,曾达到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到一半。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前期,亚非拉越来越多的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新中国广泛建立、积极发展同这些国家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开展易货贸易、边境贸易、记账贸易、现汇贸易等灵活多样的进出口贸易,与此同时,还向这些国家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此外,中国内地始终坚持对港澳地区长期稳定供货的贸易政策,即使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也保证了对港澳地区的供应。同时经港澳的转口贸易也成为打破西方国家封锁的突破口。

为了补足国内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国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推动同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的民间贸易以至官方贸易。特别在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由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到1965年,中国对西方国家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

“文化大革命”(1966-1976)使对外贸易遭受严重干扰破坏而出现较大曲折起伏。70年代初,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外关系迅速改善。中国同日本、德国、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对外贸易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技术引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中国在70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阶段。

1978-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尝试。伴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更为灵活的贸易形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投资与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对外贸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1978-1991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其中出口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18.4亿美元,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637.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

为吸引资金、技术、设备,拓展国际市场渠道,创造外汇收入,同时增加就业机会,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地区开展加工贸易。80年代中期,国际产业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和转移,为了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以加工贸易为重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沿海发展战略,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工贸易使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带动了国内工业发展,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外贸出口由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了出口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1991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7%。市场日益多元化,日本、香港、美国、欧共体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而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贸易份额则大幅下降。

1979年开始,中国陆续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在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这些特殊区域对全国的外贸发展以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平台、示范与辐射作用,是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1980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的第一年,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1%,到1991年这一份额上升到8.3%。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