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人士对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环境和影响看法也相近。牛犁认为,油价确实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不得不动、不得不调。调整涉及不同利益群体,出现某种不满情绪和负面影响,是难免的。
郭庆方认为,我国经济处在快速发展转折期,社会出现分化,出现不同群体和利益诉求,是正常的。改革措施不可能满足所有群体的利益诉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对可能出现的相关后果,要充分考虑到,稳妥比较好。而且,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太乐观。因此,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国情是牛鼻子,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中国国情。
他认为,国际油价上涨,对我们国家而言,无疑是负担。这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不得不接受的发展代价。如果不通过价格杠杆来约束需求,可能会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我们作为社会一分子,作为公民,要心平气和地理解这个事。
两位人士认为,节油才是解决当前许多问题和矛盾的关键。目前真正的挑战在于我国对石油的刚性需求扩张太快,因此,应该有一定手段使得我们广大的用户有节油意识和考虑,对汽车制造商有倒逼机制,鼓励节约用油,控制浪费。甚至可以对高耗油、浪费型、炫耀型的过度用油者和产品征收惩罚性税收。
牛犁也认为,当前的宏观环境,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连续4个月CPI居民消费者价格负增长,连续6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负增长,而且,未来的几个月,两个指数还是负增长的态势。现在的调整油价,不会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牛犁认为,今年3月份第一次调整明显不到位,国际油价上涨了22%,我们调整了不到8%,还不到国际油价的一半;这轮调价,仍然没有到位。油价上调,会增加炼油企业积极性,减少亏损,对于国内市场供应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牛犁介绍说,我国成品油价格中燃油税消费税等占的比重不大,所以原油价格上涨比较敏感。而欧洲许多国家消费税往往占一半以上,对原油价格敏感度没我们大。(来源:中国中国石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