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世博会”与上海
· 时间: 2009-04-30 · 李天纲

 

上海市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办新一届世博会,固然有政府策略的考虑,但也有长久的历史原因。西方民众或许不知道,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对“世博”有着一百多年的复杂情结。上海人对“世博”的向往和热情,在十九世纪就很强烈。

自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后的150多年,正好是中国人不断融入世界,努力参与全球竞争,却屡屡遭遇挫折的历史。上海,十九世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代表城市,承担了率领古老的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艰难职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法、美、德等西方国家令人眩目的新发明、新技术,让同时进行着工业化的上海民众瞠乎其后。因“开埠”而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上海,多次承担了世博会中国馆的筹备事务。在伦敦、巴黎举行的早期世博会,中国馆大都由当地商人、汉学家和外交官承办。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和1876年“费城世博会”,清朝政府开始自主建设中国馆,都是由“总税务司”出钱,在上海筹办的。中华民国(1911)建立之后,以上海商人为骨干的“南洋劝业会”、“江苏教育会”、“上海总商会”组织和赞助了以后的历届“世博会”的中国馆。上海的工厂、农场、商店、研究机构,乃至教会团体,都发动起来,提供展品。参与世博会,令上海人觉得全球“商战”之激烈,新技术的竞争,不下于民族战争,因此就把“世博会”翻译为“赛会”。

多次“为他人作嫁”之后,上海市民一直盼望在自己家门口举办一次“上海世博会”,招待全世界的客人。渴望和世界各国人民在一起,友谊竞争,上海市民的愿望在清朝末年就由作家们充分表达出来。1902年,改革宣传家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幻想六十年后的上海举办“大博览会”,“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处处有论说坛、日日开讲论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1905年,小说家吴趼人写了一本《新石头记》,说的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转世再生之后受邀游上海,恰逢在浦东举办世博会,说的是“吴淞的商场也热闹起来了,浦东开了会场,此刻正在那里开万国博览大会。我请你来,第一件是为这个。”1910年,还有另一位出生于上海青浦朱家角镇的小说家陆士谔,在一篇名为《新中国》的小说中梦想道:100年后黄浦江对岸的浦东,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陆士谔的“百年世博”梦想,简直就是一个谶言。上海人的世博梦,果然是在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反复曲折之后,才十分艰难地得到实现。

一百五十多年来,上海一直处在中国现代化的前沿,面向世界。上海市民历来有一种外向性格,对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运动有着出于本能的渴望。在上海,人人都知道,城市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个人就有商机,才能发展。“全球化”,一直是上海人的“生存之道”。从此,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城市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里对于“世博”的高度热情。多年来一直关心上海世博会进展的美国加州大学华志建(Jeffrey Wasserstrom)教授,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书《全球上海》(Global Shanghai, 1850-2010,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2009)。华志建教授在书中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都市回到世界各大城市之林,是所谓“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重要标志。上海,这个十九世纪全球化的先锋,如今不愿再做铁幕背后的“隐士”,决心回到人类大舞台的中心。借助世博会,“上海,会成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未来派城市”(Twenty-first-century Shanghai is a futuristic city)。

本届世博会,将在位于“南浦”和“卢浦”两桥之间的浦江两岸,共约4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举办。加上两岸夹持着数百米宽的浩阔江面,上海世博会的场地,内外结合,水陆辉映,蔚为壮观。像泰晤士河酝酿了伦敦,赛纳河造就了巴黎,赫德逊河带来了纽约一样,黄浦江畔诞生了一个并不逊色的大上海。具有象征意味的是:代表中国早期工业化重要标志的“江南制造局”(1865)厂区,这次将作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区。将近150年的“江南制造局造船所”,曾经是中国近代大工业的摇篮,1918年就为美国建造万吨轮“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国泰号”(Cathy)。这家著名的大型企业,这次离开自己的发祥地,迁到长江口的长兴岛上,打造全球最大造船基地,为世界各国建造大型船只。它们的厂区和厂房,全部献给“世博”,会后还将成为“上海近代工业博物馆”,展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就。上海,还有来自中国和世界的观众都会看到:其实,上海的“早期工业化”并不差劲,这座城市有着丰厚的近代底蕴,有着与世界打交道的丰富经验。

在政界、财界和商界,人们更多谈论着2010年“世博会”给上海和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实,政府为世博会投入了大笔的建设资金,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特许经营和土地开发收益。参展国家的政府,也会承担本国馆的建造经费。但是,上海世博会更主要的资金来源,将会来自广大观众的参观收入。六个月的展出期间,将有7000万的观众涌来,门票销售的基准价定价人民币160元。门票之外,加上旅行、宾馆、会展、商店、餐饮、娱乐、广告、物流、金融等各行各业的经营收益,上海的主办者决心把本届世博会办成一次不亏本,有盈余的盛会。总部设在巴黎,负责协调和管理世博会经营的“国际展览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 BIE)秘书长洛塞泰斯(V. Gonzalez Loscertales)甚至指望上海世博会能够象洛杉矶奥运会(1984)那样,一举扭转亏本经营的历史,为世博会带来新的生机。

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就像2008年的北京“奥运”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的投资总额也很难估计。上海市政府和各类商业机构,为世博会投下巨额资金。园内场馆建设之外,大量的资金用于园外的市政设施建造,以及商业建筑的开发,民间人士估计涉及的金额约有4000亿元之巨。目前已经开通的机场、地铁、宾馆设施之外,还有大量同类建筑开工。至2010年,早先规划了的1到14号地铁将全部竣工,总长达400多公里。加上届时竣工的江、浙两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拟议中的磁悬浮铁路,上海的轨道交通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加上虹桥交通枢纽的建造、众多市政设施的改造,都是目前全球经济衰退时期的“内需刺激”,是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此外,大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创建、市民素质的重新锻造、民众国际化视野的提升,都会是“世博”的无形遗产,给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力量。

无论如何,“世博”将给上海和中国留下更多的精神遗产。可以设想,2010年4月到10月,在比“奥运”长得多的整整六个月之内,有7000万各国各族的民众,汇聚在中国和世界的“未来之城”上海,提出自己对于“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未来思考。国与国、城与城、族与族、人与人,不但是争勇斗狠,争奇斗艳,而且是精诚合作,这是不是一个比“奥运”更精彩的“全球化”真谛,是不是一种让人类更加融合在一起的化学助剂呢?

*作者于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上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基督教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作有《文化上海》、《老上海》、《中国礼仪之争》等。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