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合肥:下一站滨湖时代
· 时间: 2009-04-21 · 本刊记者 王文捷

初具规模的滨湖新区

巢湖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合肥城市人口急剧扩张。如何寻求未来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省会城市首位度,是合肥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合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座生态新城、一座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绝不要污染的GDP

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尤其是水环境状况堪忧。秉持打造生态新城目标的合肥市把环境整治问题列为工作重点,坚持探索一条以经济促环境、以环境保发展的新型路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座现代化滨湖大都市的重要特征。要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环保更是政绩’的理念,绝不要污染的GDP。”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

为了从源头进行监管和治理,合肥市决定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做环境影响评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细心勘查,拒绝引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与此同时,对所有新进工业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近年来,合肥先后否决了10多个高污染项目,同时逐步构建起以现代化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化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性污染。2008年,高新技术产值占合肥工业附加值的比例超过一半。此外,合肥还与国际组织就城市环境改善开展积极的合作,引进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资金,开展城市环境改善工程的建设。

据介绍,从2005年到2008年,合肥市工业增加值从292亿元增长至609亿元,但全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却从6462吨锐减到2000万吨。

 

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巢湖地处皖中腹地,八百里烟波浩渺,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对于临湖而生的合肥而言,巢湖无疑是一张值得塑造的名片。不过,“水文章”不易做,因为这是一项持久的挑战,需要当地政府和居民坚持不懈的努力。2006年始,合肥市展开了一系列防污、治污工作,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没有降低环保的门槛。孙金龙在多次会议上向市民承诺:到2010年,合肥力争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从“十一五”开始,合肥每年的环保资金投入都达30亿元,其中2008年仅用于水环境治理的金额就达13.28亿元。“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项目的财政资金要缩减,但对治污、治水的项目,资金安排不能减少,只能增加。”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说。据悉,2009年,合肥计划安排38亿元用于环保建设,接近“十五”期间的投资总量。

治湖先治河。根据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06年至2008年,合肥新增污水管道724公里,相当于前16年污水管网铺设量的总合。预计到今年年底,污水管网总长将超过1500公里,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到2010年,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99.7万吨,基本实现污水排放的“全处理”。与此同时,合肥还首次实行“河长制”,即由市环保局6位负责人分别“承包”6条巢湖支流的污染调查,力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有关数据显示,从2006年起,巢湖西半湖各主要污染物元素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氨氮较2006年下降33.4%,总氮下降11.3%,总磷下降29.4%。随着水质的好转,目前巢湖水上旅游交通工程呼之欲出,计划开辟50--60公里的水上航线,建成后游人可乘船饱览秀美的巢湖风光。届时,滨湖而居、临湖而作、环湖而游的情景,将不再是梦想。

 

崛起中的滨湖新区

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核心,是“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1个主城区,4个城市组团,1个滨湖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西接上派河与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家小建家,市小扩市,常情也。近年来,合肥城市人口急剧扩张,仅2006年就净增17万多,老城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万人,超过了日本东京。因此,建设滨湖新区,是寻求合肥未来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合肥提升形象、从环城时代走向滨湖时代的需要。

滨湖新区建设工程于2006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目前轮廓渐次呈现,初绽风采。率先建设的3.5平方公里的滨湖启动区已完成投资60多亿元,开工面积130万平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11条市政道路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水、电、气、通信等各类管网同步铺置;日处理1万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入湖河道整治及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启动;采用德国超微生物膜技术的中水回用系统将在区内使用。

滨湖新区,生机勃勃,蓄势待发。它的建设,不仅使巢湖之滨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而且带动了环巢湖流域的污染治理,体现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