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15年中国将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水电电力要占到总电力的28%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电力供求越来越紧张,过去几年中国许多城市发生了电荒并且不得不拉闸限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8月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下半年中国电力缺口最大可达1500万千瓦。
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中国在最近十年中大力发展电力,而出于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清洁能源成为了发展电力的首选。记者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水利水电高层论坛”上获悉,中国在各种清洁能源中,水电的发展最令世人瞩目。
中国兴建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将于2009年全面完工,三峡水电站装有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比龙滩水电站大了4.5倍,而且三峡工程创造了数百项水电工程科技世界之最。
除了三峡水电站和龙滩水电站,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也将于2015年完工,这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与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相当,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
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水利水电高层论坛上介绍,目前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45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水电并不会停留于目前的世界第一,目前在建的大批水电站将在未来几年建成并投产,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还会被不断的刷新。
未来几年水电将进入投产高峰期
根据水利部的资料,2012年至2016年中国许多大型水电站将逐步进入投产高峰。
中国水电站建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以及西南地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上。
中国工程院水能研究组研究报告资料显示,中国规划的百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110余座,己经建成发电的百万千瓦以上的电站为20座,在建和待建的90余座,这90余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9867亿千瓦,这些在建和待建的水电站大多会在2010至2015年之间建成。
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的规划资料显示,未来中国将在长江三峡上游的三 江流域开发10多个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这些正在兴建和拟建中的水电站装机总容量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
中国水电专家,原水电十四局总工程师马洪琪介绍,相比燃煤机组发电,水力发电建设周期长,需要七至八年,一次性投资大,一般水电项目建设投资是平均1千瓦8000元,而燃煤机组是每千瓦投资4000元。但是,水电站建成后不需要原料成本,因而运营成本低,平均每度电成本低于火电约0.1元。而且水电是清洁能源,不像火电会带来大量污染,因此,水力发电受到国家的极大重视。
马洪琪介绍,到2015年中国水电电力要占到总电力的28%。目前水电电力占总电力的20%。
中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6.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亿千瓦,目前1.45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仅占到了可开发的1/4强。因此中国水电具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张国宝在今年5月8日的“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曾表示,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是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措施 。
张国宝介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加,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了26.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由于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表塌陷、酸雨等问题日益严重,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调整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成为中国政府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方向而水电尤其受到青睐。
水电技术进入世界前列
“从1951年我国开始安装原苏联制造的7.25万千瓦机组算起,中国水电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在建规模空前,一大批世界顶级工程相继上马,一大批顶尖技术在我国率先应用。特别是以长江三峡、广西龙滩等水电站为代表的一系列70万千瓦巨型机组运行发电,标志着我国水电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柏芳说。
朱柏芳认为,中国已经开始成为世界水电技术发展的中心。
朱柏芳说,在水电站坝体建设上,中国拥有独立建设200米以上高坝的建设成就和经验。在水电站机电安装技术方面,中国有独立制造和安装单机容量达到70万千瓦机组的能力,这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在应对各种施工技术难题方面,过去50年来中国建设了5万多座水电站,大、中型水电站都有,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由中国自己建造的。
朱柏芳介绍,最近有关单位已经开始筹划和组织论证8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机组在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安装的可行性和装备制造的科技攻关项目内容。如果这两个机组生产出来,将使中国水电彻底走在世界之首。
水电建设面临的问题
中国在大力发展水电的道路上,水电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雷志东介绍,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移民安置问题。
仅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就使大量居民被迫离开家园,这一工程最终需要安置移民12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
雷志东说,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是确保水电顺利建设的条件,但由于对移民个人利益重视不够以及移民对安置的预期值增加,移民安置的工作难度反而增加。移民问题已成为制约水电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雷志东介绍,水电站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水电站大坝蓄水后会淹没一些地方,这样会改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成为争论的焦点。支持水电建设的人认为,水电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为水库可以形成水面,增加湿地,改善周围生物生存条件;反对水电建设的人认为,水电建设淹没了陆生生物,改变了生物生存环境,是在破坏生态环境。“这给水电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处理好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雷志东说,2002年的国际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一致通过了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水电的行动计划,2004年10月,北京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强调水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外反对水电建设的声音仍很强。中国许多水电站的建设都经历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比如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即使目前建成了也有人表示不满。这给社会对水电的正确认识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今后水电站建设仍然要面临的一道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