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受到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内通胀和重特大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8月15日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上半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符合宏观调控预期方向。”
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落
从2006年下半年起,中国市场上就开始出现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而带来了通货膨胀。到今年6月CPI达8.7%,仅次于1996年5月份的8.9%,当时中国处于严重通胀时期。
但让人可喜的是,6月末货币供应量开始回落,报告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6.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货币供应增速回落,表明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开始缓解,通胀压力也就减轻了。”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教授贺力平说。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货币供应增速回落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央行加大了回笼货币的力度,上半年央行利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等方式,回笼资金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大量资金回流银行体系,上半年居民和企业定期存款均同比大幅增加。报告数据显示,6月末居民人民币定期存款同比多增1.5万亿元;企业定期存款同比多增7580亿元。
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实行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上升势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91元,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66%,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7.54%,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3.33%。
报告说,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6.8591元,最低为7.2996元,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35%(246个基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23%(162个基点)。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20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 74个交易日升值、1个交易日持平、45个交易日贬值,体现了有贬有升、双向波动的特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茂清认为,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比较合理,对于国外指责人民币升值过慢的说法,周茂清指出,增强汇率弹性必须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所以,人民币汇率走势不应大起大落。
房地产贷款增幅连续7个月回落
报告称,2008年6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增幅连续7个月出现回落。
在房地产贷款余额中,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余额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8个百分点。
“虽然有所降低,但用于房地产投资的比例仍然过高。”贺力平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完成销售面积2.6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2%和3.0%。北京、四川和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下降47.1%、22.7%和20.3%。
同时,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下降,2008年6月,同比上涨8.2%,同比涨幅比1月份低3.1个百分点。深圳、成都、南京、武汉、广州、福州、南昌、重庆等16个城市6月份环比房价出现负增长。深圳市新建住房价格月环比在持续6个月负增长后,6月份上涨0.5%。
“这种现象可能会增加房地产业的风险。”贺力平说。
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放松
与过去报告最大的区别是,这次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未使用“从紧货币政策”字样,只是称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平衡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可能预示中国过去两年来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贺力平说。
贺力平认为,金融政策放松,是因为目前中国通胀已经有所缓解,而企业融资却出现困难。
国家发改委7月的一份资料称,有近2/3的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进而影响到发展,其中有6.6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事实上,这种适时的微调政策已在进行。8月初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行了调整,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原有基础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增加的信贷主要用于农业和中小企业。
对货币政策的放松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央行报告称,将加大对带动就业多且特别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如中国的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产业,由于依赖出口,而全球经济放缓已对这些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央行报告称,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或许暗示,政府在下半年也许会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
此外央行在此次报告中表示,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省去了第一季度报告中“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话语。
下半年经济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对下半年宏观经济进行展望时指出,下半年经济可能延续上半年增长格局,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央行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但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报告认为,国内需求将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但需要注意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保持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贸易顺差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人们最关心的通胀问题,在下半年可能进一步好转,CPI会逐步走低。”贺力平说,贺力平认为,当前国内外需求增长由高位回调,国内货币条件适度收紧,农产品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都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
不过,报告认为,引发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可能使初级产品相对紧缺,继续支持较高的初级产品价格,并通过贸易渠道影响国内物价。部分重要商品国内外差价较大,资源能源价格扭曲矛盾仍在继续累积。此外,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也较快。总体看,通货膨胀风险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