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上旬,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China Audio-Video Copyright Association,下简称“音集协”)在一篇公告中,正式公布了2008年全国各地区卡拉OK著作权使用费收费标准。其中,收费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价格为11.1元/天/终端(包房);广东的收费标准为10元/天/终端(包房),排在上海、北京、浙江之后。
公告称,各地卡拉OK著作权使用费,是在国家版权局2006年第1号公告公布的“12元/天/包房”封顶的标准基础上,结合全国抽样计次数据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
大约一周后,“音集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卡拉OK版权使用费收费标准仍有可能调整,有可能每年公布一次。
目前,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有两家,除了“音集协”外,另外一家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usic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简称“音著协”)。其中“音著协”代表的是词、曲作者的利益,“音集协”代表的是录音、录像、音乐电视制作者的利益。据“音集协”对外表示,经与“音著协”协商,卡拉OK版权使用费统一由音集协收取,然后在两个协会之间进行分配。
艰难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有约10万家卡拉OK经营企业。据“音集协”常务副会长王化鹏介绍,目前在中国卡拉OK行业中,80%以上的KTV经营者使用VOD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歌曲伴唱服务。所谓VOD,即视频点播,是近年来新兴的传媒方式。但是,VOD系统供应商在大量复制这些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音乐电视作品时,几乎从未得到过相关著作权人的授权和许可。
因此,为了保护音像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2005年12月23日,经国家版权局的批准,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China Audio-Video Association,下简称“协会”)开始筹备成立。
2006年11月9日,国家版权局公布《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标准》,全国的卡拉OK版权收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而其执行机构正是还在筹备成立的中国音像协会。
2006年3月8日,协会筹备组向中国民政部提交申请进行社团登记备案。可是,审批迟迟没有结果,可协会此时早已运作起来,这种“不合法”的尴尬身份是导致外界抵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是,在过去的两年中,卡拉OK版权使用费收费主体的合法性一直被业内质疑。很多试点城市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支付版权使用费。
2008年7月22日,”音集协”获得中国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直到此时,”音集协”才有了完整的法律地位。据王化鹏介绍,音集协将通过音像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向经营场所、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使用单位主张著作权使用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民事、行政和刑事等相应措施打击侵权使用者。
为了更好地鼓励卡拉OK经营者缴纳著作权使用费,”音集协”规定,对于积极缴纳2008年著作权使用费的卡拉OK经营者,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有媒体报道,8月1日前,根据规定,中部河南省郑州市的KTV企业只要缴纳今年前9个月的卡拉OK版权费,即可在全年享受到30%的优惠。而对于拒不支付著作权使用费的卡拉OK经营者,”音集协”将采取各种维权措施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据音集协相关负责人马继超透露,虽然具体的数据仍在统计中,但是目前已经缴纳版权使用费的卡拉OK业主为数不少。签约的形式不完全相同,有一年一签的,也有半年一签的。
业界反应
“音集协”在8月6日发布的《关于2008年收费标准公告的几点说明》中强调,卡拉OK经营者使用权利人的作品盈利,本应支出著作权费,应计入成本,不应转嫁给消费者。
王化鹏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制定卡拉ok版权费标准之前,有关部门曾做过充分的调研,对于市场的接受度也进行了反复的考虑。12元/天/包间的标准是根据市场调查的情况制定的,通过这个标准产生的版权费用,在正常的ktv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这是绝大多数卡拉OK经营者能承受的。
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卡拉OK涨价之势不可避免。
2008年4月,卡拉OK经营品牌公司钱柜,为旗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16家连锁店,一次性支付了两年卡拉OK版权使用费,合计费用1200万元。据了解,这是”音集协”至今收到的最大的一笔卡拉OK版权使用费。
对于外界的担心,钱柜法务部相关人士认为新标准可以接受,并表示钱柜不会涨价。而在2006年1号国家版权局收费公告发布后,北京钱柜的价格从每小时59元上调到每小时96元,所有包厢价格平均涨幅达到50%左右。对此,钱柜上海总公司解释为“与版权使用费无关”。这种解释显然很难得到外界的认可。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其他经营卡拉Ok的代表性企业也纷纷表示,不会因收取音像产品版权费而提高价格,但是,由于受物价上涨等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以来各地卡拉OK经营场所的人流量均有了比较明显的减少。业内人士指出,“要保证利润势必要涨价,而一旦涨价又不得不考虑竞争对手”,因此,卡拉OK版权费的缴纳,很可能成为一些本来徘徊在亏损边缘企业关门的最直接理由,进而可能引发行业内的“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