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收购澳矿障碍扫清
吕 翎 · 时间: 2008-05-12 · 本刊记者 谭伟

 

中钢集团成为了首家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发起“敌意收购”的中国企业。中钢澳大利亚公司管理人员(中)在向矿区主管人员布置生产任务。孙闻摄

 

4月27日,中钢集团宣布,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中西部公司的收购,已获得中国外管局批准,此后已无需中国商务部的批准,此外收购已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批准。

澳大利亚资源部长马丁•弗古森(Martin Ferguson)也在当日表示,政府没有建议任何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撤销申请。他还强调,虽然澳大利亚在审批外国公司对澳矿产业投资时会考虑到国家利益,但中国国有企业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公司在澳投资的待遇没有区别。

这一声明是对此前市场不实谣言的澄清。此前《澳大利亚人报》称,至少有10家中国公司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强烈暗示下撤销了对澳大利亚矿产业投资的申请,其中也包括中钢。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企业,承担中国许多钢铁企业的铁矿石进口业务。3月14日,中钢集团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中西部公司(Midwest Corporation)正式提交了收购说明书,要以5.60澳元/股全现金收购中西部公司全部股份。与澳大利亚矿山巨头必和必拓和力拓相比,中西部公司的规模并不大,但在小矿山中规模则居前列,目前正在寻求矿石年销售量从100万吨扩张到200万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公司目前拥有的几座矿山都很有潜力,且距离港口近,运营成本低廉。

如果按中钢现在提出的5.60澳元/股的报价,对中西部公司的估值约为12亿澳元。由于中钢此前已经持有中西部公司19.89%股权,收购剩余股份预计还需要9.54亿澳元。中钢的收购要约已经于4月14日正式开放,要约截止日期为5月15日。

由此,中钢集团成为了首家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发起“敌意收购”的中国企业。

作为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方,中国正努力摆脱铁矿石依存度,以中钢为代表的诸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国外矿企进行收购。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索尔•埃斯雷克(Saul Eslake)对英国《泰晤士报》表示,去年中国40%的进口铁矿石都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53%的出口铁矿石卖给了中国。

正因如此,近年来澳大利亚经济仰仗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在发达国家普遍遭受经济衰退威胁时保持一枝独秀,但澳大利亚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仍然保持非常警惕的态度。今年2月19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宣布关于外国政府投资方案的六项准则。其中准则内容表示,与外国政府相关联的投资者可能不仅仅是追求普通的商业利益,可能会追求一些违背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更加广泛的政治和战略利益。因此,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批准,是中钢能够顺利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的一张重要的通行证。

在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后,这一收购将成为纯粹的企业行为。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表示,不论是中钢的收购获得外管局批准,还是澳大利亚的官方表态,都表明中钢对中西部矿业的收购只是正常的公司行为,政府不会对此采取任何限制政策。

而排除政府因素之后,在商业谈判方面,中钢与中西部公司的博弈才刚刚开始。4月7日,中西部公司发表公告表示,中钢集团3月31日发出的收购报价不能完全反映出中西部公司铁矿项目的全部价值,因此董事会会选择合适机会来决定是否接受收购。

而后,中西部公司董事会致信各股东,信中强调,国际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同其他钢铁厂商签订的协议已经反映出了铁矿石大涨的局面,建议该公司建议股东在其对中钢集团每股5.60澳元的收购提议准备正式答复期间不要采取任何行动。中西部公司首席执行官布布赖恩•奥莉瓦(BryanOliver)则认为,收购要约价至少应提高25%。

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对此表示,希望中西部公司股东接受5.6澳元每股的收购价。他强调,中钢的收购提供了很高的溢价(3月13日中西部公司的收盘价溢价34.9%),而且是现金收购,如果中钢集团收购成功,会将中西部公司开发成世界级的生产区域。

同时,受中钢收购消息刺激,3月13日以来,中西部公司股价已从4.15澳元/股一路攀升至目前的6.06澳元/股。如果最后收购合约无法,中西部公司的股价将会大幅下跌。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