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 谭进 摄
打开中国地图,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面,浙江省境内,有一个喇叭形的海湾,叫杭州湾。杭州湾的北边紧临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南边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外国人熟悉的城市名字,如宁波、温州、义乌等。
宁波到上海,直线距离只有150多公里,但是由于隔着杭州湾,从宁波开车到上海只能绕道杭州,路程正好像一个躺倒的“V”字,近400公里,需要4个多小时。
然而从5月1日开始,宁波开车到杭州可以不必绕道杭州了,因为一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在这一天正式通车了。这座长36公里的大桥,使得宁波、温州等地到上海的陆路距离整整缩短了120公里。更重要的是,这座跨海大桥的建成,不仅仅是改变了杭州湾两岸的交通格局,更对长三角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功能,跨海大桥有利于杭州湾南部地区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 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赵彦年说。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开始修建,耗资118亿元人民币。
经济影响
康鑫集团有限公司(Konced Group)副总经理徐浩峰算了一笔细账,过去公司从最近的宁波北仑港港口运货到公司所在地杭州湾工业区,运费是80元/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改从嘉兴海盐乍浦港运货到工业区,运费大概只要60元/吨,每吨运费相差了整整20元。以一天700吨的运量计算,一天就能节省14000元,一年就是500多万元。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县,南至宁波市慈溪市。赵彦年认为,跨海大桥可以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带动周边的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进而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初期,桥两头就开始紧随着开始了开发区的建设。随着大桥的通车,大桥南端的杭州湾新区也已经初具规模。杭州湾新区官员余良全介绍说,以汽车零部件、模具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家电为主要投资领域的一批项目已经相继落户新区。迄今为止,杭州湾新区已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247个,其中内资112个,外资135个,总投资约340亿元。
接近有钱人,中国人叫作“攀富”。跨海大桥的通车可以使大桥南端的宁波市更方便的“攀富”,而要攀得富人就是上海市。
赵彦年说,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宁波市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跃。就必须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从而将宁波市提升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赵彦年表示,跨海大桥的通车还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我们大致初步的测算了一下,今年通车到2009年底,可以节约汽油、柴油3.8万吨,到2010年节约汽油柴油18万吨,减排3.6多万吨,到2015年,节油25万吨,减排5万吨。”赵说。
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黎明认为,跨海大桥的通车,大大缩短了浙江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浙江省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这对于浙江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浙江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作用。
而且,跨海大桥将有利于推进浙江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杭州湾区域,每个城市的经济都发展迅速,但大多是孤立发展的,主要是由于被杭州湾隔开的原因。跨海大桥的通车,将进一步密切杭州湾周边城市的联系,可能使杭州湾区域内的城市形成一个连绵的城市经济带。
郑黎明说,跨海大桥两岸的慈溪、海盐等地瞄准这一千载难缝的战略机遇,已有科学的规划设想,大力吸引人口、产业的集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