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最近两年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压力。银川市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果。王鹏 摄
4月16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介绍,经济回落的原因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国内因素是,在1月中旬到2月上旬,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因素是,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加深,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扬。
在李晓超看来,一季度经济回落并非坏事。李晓超说,政府通过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一季度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方向的预期发展。
李晓超介绍,一季度中国经济有五大发展特点:
第一是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除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1.9个百分点外,3月末,M2、M1、M0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符合了宏观调控的预期。”李晓超说。
第二个特点是,经济运行质量比较高。李晓超介绍,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5%,比上年同期加快8.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如果扣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影响,其他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7.5%,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
第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李晓超介绍,一季度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6.8%,加快0.4个百分点,部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持续秩序下降,钢材出口量由上年增长118.4%,转为下降19.3%,钢坯及粗锻件由上年同期增长98.1%,转为下降95%,焦炭及半焦炭由上年增长19.8%,转为下降19.6%。
第四是贸易不平衡有所改善。一季度贸易顺差同比减少49亿美元,下降10.6%。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对欧盟回落10.3个百分点。
第五是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李晓超介绍,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1000万目标的30.3%。
“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去年以来,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及时、有效的。”李晓超说。
CPI压力
通货膨胀是最近两年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压力。“自去年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后,今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李晓超说。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升高3.2个百分点。
让人不安的是,在居民消费价格高涨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也在加快上涨。
“我们面临着国际初级产品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当前我们价格形势面临着上涨的较大压力。”李晓超说。
李晓超介绍,在物价上涨压力中,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对2008年全年翘尾影响3.4个百分点。
今年3月,中央政府提出了今年居民消费价格确定在4.8%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要将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8%左右的预期目标,后九个月同比上涨不能超过4.2%。
但这显然很困难。李晓超介绍,因为影响新涨价的因素还比较多,比如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加大,劳动力成本还在上升并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商品价格的上涨等等,这些都增大了对居民消费上涨的压力。
李晓超介绍,目前看,控制价格上涨的最大的优势是,国家财力基础比较好。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又保持了在30%以上的增长,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市场供给、调节市场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李晓超说,今年国家还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将为控制物价提供了一个大的宏观环境。
由于物价上涨是由猪肉、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李晓超介绍,为了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李晓超说,最近财政部又增加了252亿元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去支持农业生产。粮食储备还比较充裕,今年以来生猪生产也得到恢复,一季度出栏生猪增长1.9%,存栏增长1.6%,规模养猪的比重在上升,国家同时还支持生猪的散养,以增加生猪的供给。
未来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李晓超表示,今年价格涨幅在攀升、经济增速在回落,出口增速在回落、进口增速在增加,这给判断和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带来了困难。
“从目前看,未来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性。”李晓超说。
李晓超认为,第一种是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继续回落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在增大,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
李晓超介绍,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未充分暴露出来,也就是说,还没有见底,主要经济体所受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显露,外部需求有可能进一步收缩。另一方面,出口环节政策调整的影响,在外需减弱下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加上人民币仍然存在着较大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都可能降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李晓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是,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掉头向上的可能。
李晓超介绍,之所以有这种估计,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着反弹的可能。因灾后重建工作将会陆续展开,灾害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将会成为投资追捧的热点。新开的项目还在增加,虽然一些行业利润减少或者出现亏损,但大部分行业的利润增长还比较快,将诱发对这些行业投资的增加。
“目前资金供应还比较充裕,这都为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李晓超说。
李晓超介绍,面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宏观调控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猛、价格持续上涨,也要防止增速反弹。防止价格持续上涨,还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李说。
附: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0亿元,增长2.8%,回落1.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30778亿元,增长11.5%,回落1.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25993亿元,增长10.9%,回落0.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总额:5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2645亿美元,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
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5亿元,同比增长20.6%,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指数: 6.9%,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21845亿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317亿元,增长25.9%,加快0.6个百分点;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29亿元,增长18.3%,加快1.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