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中国东北的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年来,大豆种植效益一直低于水稻和玉米,因此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连年出现下降。图为吉林省德惠市和平乡农民在收割大豆。徐家军 摄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大型超市里,大豆油柜台的人流显得格外拥挤。该超市的工作人员李萍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份到现在,大豆油卖的特别好,每天都能卖出1000多桶。
大豆油市场供不应求,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消息,但事实缺截然相反。
东北地区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说,虽然豆油价格在过去一年中涨了很多,但油脂企业依然很难获利,这使得中国许多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陷入困境。“大豆价格才是企业的命脉所在。”田仁礼说。
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黑河市,目前大豆现货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4.1元左右,农民还惜售。而在2007年初现货收购价格每公斤也仅为2元左右。
目前中国大豆生产能力仅能满足1/3的国内需求,国内油脂加工业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进一步加大。但大豆定价权完全掌握在了国际贸易商手中,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目前大连进口大豆的到岸价达到580美元/吨,而2007年初大豆进口价仅为310美元/吨。
大豆紧缺的现象在两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当时国际大豆价格低于国产大豆价格,大量进口大豆弥补了企业的需求。
但2007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还大幅锐减,大豆缺口变得越来越严重。专家认为,政府应建立大豆供求形势和价格的信息网络,并保证一定规模的大豆储备。
诸多因素导致豆价上涨
地处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占中国1/3左右。近年来,大豆种植效益一直低于水稻和玉米,因此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连年出现下降。
据中国大豆网数据分析显示,黑龙江省去年大豆种植面积比2006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内蒙古东部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比2006年减少了110万亩。
2007年,我国大豆主产区旱情严重,使大豆生产雪上加霜。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推算,2007年黑龙江省大豆总产491万吨,比上年减产181.5万吨;据中国大豆网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调查,2007年当地大豆总产为87.8万吨,比上年减产47.3万吨。黑龙江省粮食部门预计,2007年中国大豆总产1440万吨,比上年减少9.81%。
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说,国内大豆减产对市场豆油等产品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主产区。
但是,刘兆福认为,即使去年黑龙江省等产区大豆产量增加一些,对全国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太明显。因为这一轮大豆价格上涨主要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拉动的,加之国内物价出现上涨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目前国内的大豆价格。
业内人士也认为,这一轮国内大豆价格走高与国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生物柴油减少大豆出口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国内主产区减产、多品种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属于以国际因素为主、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