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看,今后一段时间,出口增速的放缓可能还会持续,而消费和投资都将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图为2007年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参观者在看新款车。韩瑜庆 摄
有两种人可能对2007年的中国经济印象最深:一种是银行家,他们在体验金融业全面开放的乐趣和担忧的同时,不得不接受央行频繁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有一种是老百姓,物价的上涨使他们不得不学会更加地精打细算。但这些并非是2007年的全部,回顾2007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这是中国经济的主调。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中国实现GDP 总额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 比上年同期加快0.7 个百分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2月初发布的报告预测,2007年全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11.8%。
这是自2003年开始的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第五年,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两位数字的经济增长保持了五年。
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0605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一直比较热的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632亿元,同比增长31.8%。在城镇固定投资中,外资投资同比增长了19.9%。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35亿元、44208亿元和55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29.7%和24.4%。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1.6%。
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开始加大,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7%,比2005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出现了变化,随着国家一系列调控措施逐步显现作用,出口增幅持续趋缓,进口步伐明显加快,贸易顺差增幅也开始趋缓。据海关统计,1~11月,中国出口11036.1亿美元,增长26.1%,比前10个月放慢了0.4个百分点;进口8654.8亿美元,增长20.5%,比前10个月加快了0.6个百分点。1~11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381.3亿美元,增长52.2%,比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增幅减缓6.8个百分点。
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看,今后一段时间,出口增速的放缓可能还会持续,而消费和投资都将继续保持强势增长。
市场更加开放
2007年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实施本土化的第一年。
2007年4月份中国境内有4家外资银行将分行改制成了外资法人银行后在上海开业,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这些外资法人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此外,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总分支机构364家,比年初增加了95家。
据央行上海总部报告显示,上海的外资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3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54%,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14.43%。
除了城市,历来被金融机构看成无利可图的农村金融市场,在2007年也引起了外资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8月,汇丰控股旗下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获准筹建成立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
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银行企业也加大了进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今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中资银行也向美国监管机构提出在纽约开设分行的申请。11月中旬,美联储批准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招行由此成为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获准进入美国金融市场的中资银行。此外12月3日,南非标准银行95%的股东批准工行斥资约55亿美元收购该银行20%的股权。
中国市场的更加开放还表现在资本市场上。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中国国内的股票市场进行数额有限的投资,并把QFII投资额度提高了两倍至300亿美元。中国政府还承诺将重新开始批准证券行业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的申请。而12月12日-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第三次战略对话还达成这样的共识: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
为了适应更加开放的市场,中国立法机构在2007年相继出台了两部重要的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提出“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改变了过去外资企业税收优惠的惯例,中外资企业公平对待。《物权法》提出“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首次明确保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伴随着市场的开放,人民币也大幅升值,12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3647。自2005年7月21日央行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