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保持高速出口增长的中国纺织品行业,终于出现了回落的态势。据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1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21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份统计分析认为,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数量增速的下降。1-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增长约11%,比去年同期约下降4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行业正由2001年入世后高速增长的释放期向正常增长期回归。” 10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说。
杜钰洲认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放缓,将对减少顺差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大因素影响
作为中国纺织品行业的专家,杜钰洲对中国纺织行业过去一段时期的发展深为忧虑。 杜钰洲介绍,中国纺织行业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国际贸易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影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6%,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币的升值使得纺织行业1-8月受到利润损失约306亿元。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今年中国央行又连续五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加息又使纺织企业多支付利息89亿元。
今年7月1日起,中国政府对服装、粘胶纤维及制品出口退税率分别下调至11%和5%。7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又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列入目录的商品要出口必须先实额缴纳出口保证金,其中纺织行业共1539个产品列入目录,占列入目录所有产品的83%,新政策给纺织品企业出口带来了很大负担。
让中国纺织业雪上加霜的是,欧盟和美国等中国纺织品主要出口国在年初就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展开了反倾销调查,欧盟还扣押了已经出口到其境内的许多中国纺织品。这使得一些中国纺织品企业开始回避欧盟市场。
欧盟针对中国产纺织品配额制将于2008年1月1日如期废止,根据协议,中欧纺织品贸易实行双边监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纺织工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发文公布了《2008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该标准对出口欧洲的纺织品企业提出六点资质标准。根据这6项指标,大约有6000多家企业可以具备对欧盟市场的出口资格。而过去有出口资格的企业有1万多家。
这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将继续回落。杜钰洲认为,纺织品出口将从过去每年出口增幅在20%以上,回落到年增长10%至15%。
一个微利行业
纺织行业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产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去年中国纺织行业贸易顺差1292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1%。
但是,中国的纺织业并不发达,目前大多数中国纺织品企业,尤其是服装生产企业还是以加工生产为主要的出口模式,大多是贴牌出口,以自有品牌出口的不在多数。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纺织品行业自主品牌出口只占10%左右。
目前中国共有3万多家纺织品企业,但大多数只是在赚取10%的加工费。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其余90%多的利润由进口商、批发零售商、品牌拥有者和相关物流业获得。
纺织业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国纺织行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已达2000万人,而目前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正在减弱。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介绍,根据全球纤维纺织业国际管理咨询机构(Werner)发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国纺织企业集中的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扩大,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10年前中国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还不到0.3美元,5年前还不到0.6美元。而目前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仅为中国的1/3。
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国纺织品企业的利润更加微薄。
纺织品出口受限已经使纺织工人的就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计算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如棉花、羊毛、蚕茧、麻等天然纤维的农村劳动力时,受到波动的人员达到1亿之众,其中有很多是低收入的职工。
为其他国家纺织业提供了市场
中国纺织企业利润不高,但是给世界纺织业市场带来了很大市场。因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面料、棉花、纺织机械的进口。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产品181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纺织机械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2006年进口棉花48.7亿美元,同比增长52.3%。中国是美国第二大棉花出口市场。
今年1至8月,中国从欧盟、美国、东盟、印度、泰国、越南等国进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增幅均在10%以上;同期我国从欧盟进口纺织机械增长30.0%,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从日本进口纺织机械增长27.5%。
高虎城介绍,中国纺织企业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06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平均单价1.45美元/平方米,从全球进口平均单价为1.79美元/平方米。除去中国因素,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平均单价为1.97美元/平米。由此计算,从中国进口每平米纺织品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0.52美元,仅此一项,就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96.8亿美元。
“中国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我们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也不是以挤占别国份额为代价换来的。”高虎城说。
政府呼吁产业升级
低利润以及低附加值的竞争,使得纺织出口企业有许多面临亏损。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全国纺织出口企业只有40%在赚钱,60%的企业持平或亏损。
商务部、发改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为此呼吁纺织出口企业要加速转型。“中国纺织品出口应该放弃追求简单的数量增长。”高虎城说。
其实一些企业也早已经看到了危机,认识到低附加值、低水平的代工生产方式,除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还会被盖上倾销的罪名。并早已开始了转型,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品牌的知名度。
10月21日开幕的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一种可反复水洗的棉花被芯引起了商家们的关注。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超长棉纤维,它的保暖和柔韧性不亚于羽绒,虽经反复下水清洗,晒干了仍能恢复蓬松。这种新棉花被芯,是绍兴县欧美亚纺织品有限公司,经4年潜心研制而成的新产品。
欧美亚纺织品有限公司曾是一个为海内外客商来样来稿加工的代工企业,这家企业虽然现在仍在为别人代工生产,但自主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业。
重庆3533印染服装总厂早在两年前就研制出了适应海洋、沙漠、荒漠、雪地、林带、深丛林等地貌,由纯棉、麻棉、丝棉、腈棉织成的迷彩服装面料及迷彩服共计75个品种,这些产品有阻燃、防红外线、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已经出口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
重庆坤浪商贸公司研制出了具有抗菌、除臭、除异味、吸水性强、寿命长等功能的木质纤维毛巾。产品已经被欧美等客商订购。
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国外供不应求,利润高而且还不用担心被诉倾销。
10月30 日在上海召开的2007年度“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23家企业被授予2007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
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纺织行业而言,走向转型的企业并不多,还不到10%,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品牌的纺织品企业还不到1%。更多的企业仍在维持着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模式。
高虎城认为,这些纺织企业如果想生存下去,必须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节能、差别化和绿色环保型产品,逐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特别是要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可以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去国外办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消费市场的控制力,改善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配。”高虎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