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肯德基和蒙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明年开始,蒙牛将为肯德基近2000家连锁餐厅供应乳制品。至此,肯德基中国市场供应商已90%本土化。
肯德基隶属于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万4千家连锁餐厅和85万名员工。而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如今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40多个。目前,中国人每喝3杯奶中就有1杯是蒙牛牛奶。
“经过严格挑选,蒙牛牛奶最终通过了肯德基全球统一标准的严格品质检测体系,今后消费者用餐又多了一个选择。”肯德基品牌总经理朱宗毅表示,首先将引进蒙牛的液体奶,就是说,明年消费者就能在肯德基店喝到蒙牛牛奶,而肯德基的圣代、咖啡等产品也将陆续使用蒙牛供应的乳制品,并且蒙牛牛奶进店产品将在包装上印有双方的品牌LOGO。
一个是全球知名的餐饮品牌,一个是快速成长的中国乳业领袖,在这之前,雀巢一直为肯德基中国市场惟一奶制品供货商,对此朱宗毅解释,由于此次双方的合作并不是排他性的,因此肯德基和雀巢的合作将继续下去,今后将提供雀巢、蒙牛两种奶制品供消费者选择。
而在此前几个月中,星巴克、NBA和迪斯尼等跨国公司也都选择蒙牛作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这些机构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牛奶情有独钟,充分印证了中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蒙牛乳业集团总裁杨文俊表示,与肯德基的合作开拓了蒙牛新的市场,也减少了蒙牛的资金压力。而蒙牛方面更为看重的则是如何在国内布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与跨国公司一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自身知名度。
肯德基的本土化之路
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已经是中国年轻人最熟悉的外国人之一。在进入中国20年之久后的今天,肯德基已经成为了“洋快餐”的代名词,这足以让人们看到了它在中国的影响力。
“从1987年进入中国,在北京前门开设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店,到三亚的第1200家店,我们只用了17年时间,目前肯德基更是以每年200余家的速度发展。”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说,拓展市场的唯一法宝就是坚持本土化。
在全球各地推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是肯德基一贯的策略,但其在中国做得更彻底。除了炸鸡和薯条之外,肯德基的中国风味十足--北京风味的鸡肉卷、四川风味的辣子鸡,还有中国人喜欢的粥、汤、米饭等各式食品。苏敬轼承认,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速,跟不断推出适合中国顾客口味的产品有莫大关系。2000年,肯德基有15个产品,其中包括5种植物类产品,现在肯德基的产品增加到36种。在中国,有40个研发人员专门从事新产品的开发。
当然肯德基的本土化并非菜单的本土化这么简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肯德基的国内外投入品采购价值比例上,肯德基国际经营体系下的生产国际分工程度并不高,肯德基进口原料占每年原料采购总额不足十分之一。
朱宗毅说,蒙牛并不是与肯德基合作的第一家国内供应商。他透露:“从在大陆开设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始,肯德基100%采用国内鸡原料。而从蔬菜、面包到包装箱,设备,建筑材料等原料,均采用国内原料供应商。550多家国内原料供应商占中国肯德基采购总额的90%以上。”
蒙牛与雀巢之争
虽然与肯德基的合作只限于中国国内的市场,但这并非是蒙牛的夙愿。作为中国两大乳业巨头之一的蒙牛(另者为伊利),国际化之路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而成为跨国巨头的供应商则使得蒙牛迈出了第一步。
杨文俊表示,蒙牛携手跨国企业,也将有助于为蒙牛的国际形象加码。并且蒙牛也期望通过与这些跨国公司合作,可以增加展示中国牛奶品质的窗口,从而推动本土乳业开拓国际市场。
而拥有130多年历史的雀巢,是世界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1979年雀巢就开始来到中国,开拓新的市场版图。2007年7月,雀巢公司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设立的乳品加工厂正式投产,一期日处理鲜奶能力600吨。到2010年将具备日处理鲜奶1500吨的能力。这是雀巢公司继2004年并购额尔古纳市一家牛奶工厂之后的又一战略举措。这意味着雀巢正积极抢占优质奶源基地,以推进雀巢的本土战略,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目前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已有99%是本地生产的。
除去了奶源的优势,蒙牛面对食品巨头雀巢显然还有所欠缺,但这并不妨碍蒙牛进入肯德基的供应商体系,与它的前辈雀巢一争高下,价格或许是唯一的优势。
“目前还不能透露进入肯德基门店产品的具体定价,但价格肯定将定位在消费者容易接受的价位上。”杨文俊表示。但在肯德基餐厅中记者看到,目前在其门店中,雀巢奶制品分为杯冲热牛奶和盒装奶两种,其中盒装奶为5元/盒。而同等包装250ml的蒙牛盒装奶,在超市售价仅为2元。而对肯德基而言,将本土知名品牌引进店,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记者在北京几家肯德基了解到,许多消费者日常饮用的牛奶都是蒙牛牛奶,对于肯德基即将采用蒙牛牛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十分欢迎。正在肯德基就餐的付盈盈小姐说,蒙牛牛奶并不逊色于现在正在肯德基出售的雀巢牛奶,如果蒙牛在肯德基上柜,她一定会支持国产品牌。
本土供应商是最好的选择
肯德基的竞争对手麦当劳虽然1990年才在中国建立第一家餐厅,但麦当劳的供应商早在1983年就已经在中国投资兴建工厂、开发农场。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供货商有50余家,原材料全部产自中国,每年在中国的采购有40多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星巴克、必胜客以及达美乐等外资餐饮企业都选择本土供应商作为合作者。
当然,本土供应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一直是外资餐饮企业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中国烹饪协会负责人边疆认为,原料的本土化一方面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同时也支持了外资餐饮企业在产品上进行中式改造,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中式快餐。
他说,洋快餐对原料品质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中国供货商能够对土豆、肉牛等多种农产品进行适当调整,那就更能满足洋快餐对原材料的需求,使得洋快餐更加“中国化”。
而西南财大市场营销系主任翁智刚则表示,产品本土化对于外资快餐企业而言,是一种相当全面的补充。快餐的产品更新周期比较短,洋快餐若只单纯从国外引进餐品,最终这些餐品将由于不适合中国人口味而受冷落,这对洋快餐的经营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洋快餐们力推中式餐品更“保险”,至少中国人接受的概率很高。
如今,“中国造”逐渐受到外企青睐。2007年1月,蒙牛成为NBA中国官方合作伙伴与NBA在中国唯一指定乳品供应商。3月汇源果汁集团与沃尔玛集团签订了向美国超市提供价值1亿元人民币果汁的出口合同。6月,星巴克也把牛奶换成了“蒙牛”,糖包从“怡口”换成了“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