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合资企业分手,无奈还是必须?
吕 翎 · 时间: 2007-10-31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法国达能集团与中国光明乳业集团在合作了15年之后还是分手了。

10月16日光明乳业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法国达能集团所属达能亚洲已将其在光明乳业中所持20.01%的股份,以每股人民币4.58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光明乳业另外两家股东---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双方同意:由达能支付光明乳业3.3亿元现金,作为双方合作时,光明乳业推广和销售达能产品所投入的市场、渠道等销售费用的补偿,此后,双方终止商标及技术许可协议。

达能与光明1992年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以来收入不菲。自从与光明合作以来, 达能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增长,一改在中国业绩亏损的局面。2006年达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华东约为15%、华南约为40%。2002年至2006年间,达能授权光明乳业经营的达能品牌销售收入累计约18亿元,其中2006年达到6亿多元。而且从2000年至2005年达能还从光明乳业分得现金红利共近4000万元。

因此,当人们听到达能与光明分手的消息时,大多表示不解。

 

合资企业大多走向分手

和达能与光明一样,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也经历了分手的命运。

1月23日,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银行同时对外宣布,因“对合资公司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宣告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法国巴黎银行将其持有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的33.33%股权全部转让给长江证券。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百富勤正式分手。2003年3月成立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曾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签订的第一个中外合营证券公司,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在证券领域的第一次合资。

9月初,上海电气实业公司终止了与德方50年的合资合约,斥巨资收回了德国卡尔申克公司在原上海申克试验机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由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在原上海申克试验机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重组,更名为上海辛克试验机有限公司。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王志乐介绍,在最近几年,中外合资企业大多走向了分手。

中国刚开始对外开放时,许多国际企业大多以同中国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建立合资企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89年中外合资企业数量最多,占到了中国有外资背景企业数目的70%。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明显的“独资化”趋势,外商独资企业逐步替代合资企业,一些合资企业的外商想方设法实现独资。通过增资控股、收购等形式,转化为外方控股公司。松下、宝洁、西门子、日立等公司已经陆续将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转为独资。

199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的比例为41.8%,首次超过了中外合资企业的33.2%。到了200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外商独资所占比例是70.3%,大大超过中外合资的比例21.7%。

王志乐介绍,在合资企业的外资股东提出分手之时,如果中方特别想要这个项目,就可以收购外方的股份,让外方退出;但如果中方觉得外方撤出之后就不能做了,那中方就可以选择退出,将股份出售给外方,比如那种依靠外方品牌成立的合资公司。

 

原因

按照达能对外的解释,双方的分手是“基于各自发展战略的需要。”

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达能是因为无法控股光明才选择了退出。在中国市场上,达能一直以收购控股中国知名企业出名。前不久达能曾强行收购中国知名企业,也是达能的合资企业娃哈哈,但没有成功,达能与娃哈哈不得不分手。

从2001年开始,达能就预谋控股光明,通过收购,所持股份从5%增长到了20.1%。2006年6月光明集团实现了重组,实际控制了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在看到控股无望得的情况下,达能不得不退出。

同样与合资企业分手不久的上海辛克试验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克雄认为,外国资本与你合资,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看中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成熟的市场网络。一旦他们熟悉了中国市场并建起了自己的网络,就会和中国企业分手。

“当然,教训是深刻的。合资公司成立后,海外销售网络都被他们掌控,同样一个产品,在国内是这个价,德方以成本价拿到后销到国际市场上,立马翻几番,利润都被他们吃去了。我们没有销售渠道,眼睁睁吃亏啊。” 范克雄说。“而国内的销售渠道,本来就是我们花数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现在他们也熟悉了,他们成立申克机械有限公司后就用这个渠道来跟我们竞争。”

商务部跨国公司副研究员李艳君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当初成立合资企业,主要是想借助中方的关系网开拓中国市场,这一优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已失去吸引力”。

 

不能简单看待分手

面对中外资企业的分手,许多人都在问:当初的合资是对是错?分手谁赢谁输?

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亲历者的范克雄说,他坚信当时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在方向上没有错,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摸到石头,总比摸不到石头而被石头绊倒要好得多。

事实上,中外合资企业的分手,并不能简单地用谁对谁错,谁输谁赢来看待。20年来,中外合资双方有得有失,共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正是由于“合资”的这个切入点,一批像海尔、联想、华为这样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仅就这一点,“合资”功不可没。

李艳君认为,合资企业走向分手,正体现了中国更加开放的一面。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更高,一些外资企业本来就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不太情愿的与中国企业合资的,现在中国市场开放了,成立独资企业当然是他们的首选。

商务部高级研究员马宇分析认为, “合资”被 “独资”所替代,“有政策放开的原因,但也有中外文化以及利益的差异。”

他认为,与外方合作多为中国国有企业,这一点就决定了合资企业中方与外资在发展利益目标上不会一致。外资企业追求盈利最大化,而国有企业和资本一般都另有目标。如追求规模和销售额,即使出现亏损也不在乎。更极端的例子是在危机关头的一些重大决策上,马宇举例说,“效益不好公司要裁员,中方很可能反对,因为要考虑地方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是国企的一大责任。”

目的的不同,自然很难获得真正双赢的局面。外资企业需要轻装上阵,争夺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份额,而不愿再同中方一起背负沉重的责任。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