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第四次房地产调控即将来临
· 时间: 2007-03-14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对外资是否会放松?

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房地产企业人士预测,随着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住房供应的加大,政策对外资的限制可能也会松动。因为许多房地产企业在中国去年就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下,已经把投资资金的来源从银行贷款转向了外资。

2006年第三次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时候,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171号文件,文件中有许多条款限制外资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曾一度引起外商和国内一些中外资合作的房地产企业的不满。

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方向是“加大住房供应力度”,投入房地产的资金也会相应增多。银行的货币紧缩政策还在进一步加强,那么房地产企业对外资的需求就会不断的加大。

而2月5日,国际物业顾问戴德梁行发表亚太区2006年物业市场回顾报告显示,2006年外资投入中国内地房地产业的资金高达1577.47亿港元,同比上升33%。显然,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171号文件,在市场经济的活动里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此,在房地产企业对外资的需求会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对外资仍然趋“紧”,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

目前各种征兆均显示,境外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一些投资银行基于对内地楼市和人民币升值潜力的看好,对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一直看好。

2007年1月,美国华平投资以增资扩股形式,加大了对上海中凯房产的投入。

而2007年初德意志银行北京首席代表陈丹华也表示:“德意志银行上半年将要推向市场的房地产投资基金或房地产项目中,有几个是中国内地的。”

戴德梁行北亚区副主席兼投资部主管李志荣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时预言,中国国内各城市的住宅用地将会受到境外资金的追捧,而二、三线城市将更为备受关注。“境外资金为减低开发风险,则会以整幢建成的物业作为投资首选。但是,鉴于未来有不少的市区重建项目及CBD迁址规划,为市场带来一批土地供应,而内地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将进一步推动住宅需求。”李志荣表示。

然而目前除了一些个别的政策外,关于加大住房供应力度的中央政府层面的政策还没有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在政策层面上对外资松绑,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观察。

 

附资料: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三次宏观调控主要内容

第一次宏观调控:目的是降低过热的房地产投资

2003年 121号文件拉响宏观调控警报。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

2003年7月 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

2004年3月 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被称为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

2004年4月27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四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第二次宏观调控:目的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2005年3月17日 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央行决定从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5年3月26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通知》共有八条意见被称为“国八条”。

第三次宏观调控:目的是调整住房的供应结构

2006年5月1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开启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序幕,称之为“国六条”。第一条就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2006年7月,由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六部委联合会签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171号文件),这份文件旨在规范外资的使用,对中国境内外资购买房屋和进入房地产业做了限制。业界称为“限外令”。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报道:
· 两会调查:高房价遭抨击 [2007.03.02]
· 2006:四大调控关键词透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 [2007.02.04]
· 房地产宏观调控与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 [2007.02.04]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