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受创最深
“我们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张庆增说起人民币升值就一肚子的苦水。他说:“服装业现在利润很薄,一家工人规模达七八百人的服装加工厂,每年利润能有200多万就不错了。如果人民币真的升值,可能会使那些帮我们做加工的工人待遇变得糟糕。”
他告诉记者,受人民币升值所累的并非他一家企业。他告诉记者:“其实人民币升值超过5%,公司就很难承受了,更不要提一些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型纺织品加工企业了。而在中国大部分南方沿海地区,这种中小加工企业已经是地方经济的支柱。”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贸易对手显得更为强势。张庆增透露,目前周边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竞争很厉害,不少美国订单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大批量转移,在客户有多个选择的情况下,企业与客户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谈判是没有多大优势的,因为客户大可以把订单交给价格更低的地区去做,最重要的是周边国家没有配额限制。
东华大学纺织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钱竞芳说:“像丝丽国际集团这种纺织行业已经成为容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江浙很多地方,纺织行业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的就是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大压力就在这里。”
2006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增幅15%。但钱竞芳称,尽管每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都在大幅提高,但是同期利润并没有相应的增长,给美国提供了优质低价的产品,还受到质疑和制裁,中国国内企业的价格战已经伤及自身。
尽管人民币升值会给纺织行业带来阵痛,钱竞芳还是希望通过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能够调整纺织企业出口的秩序,优胜劣汰,改变目前恶性的价格竞争局面。
而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则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外贸企业将被迫调整,而如果产业向西部迁移则有望带来沿海和内地的共赢,弥补升值的损失。广东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就表示,目前他们正在与上下游的客户、供应商进行沟通,可能工厂会往广东省的粤北、粤西等内陆地方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