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当进出口遭遇人民币升值
· 时间: 2007-02-10 · 本刊记者 谭伟

 

纺织行业受创最深

“我们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张庆增说起人民币升值就一肚子的苦水。他说:“服装业现在利润很薄,一家工人规模达七八百人的服装加工厂,每年利润能有200多万就不错了。如果人民币真的升值,可能会使那些帮我们做加工的工人待遇变得糟糕。”

他告诉记者,受人民币升值所累的并非他一家企业。他告诉记者:“其实人民币升值超过5%,公司就很难承受了,更不要提一些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型纺织品加工企业了。而在中国大部分南方沿海地区,这种中小加工企业已经是地方经济的支柱。”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贸易对手显得更为强势。张庆增透露,目前周边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竞争很厉害,不少美国订单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大批量转移,在客户有多个选择的情况下,企业与客户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谈判是没有多大优势的,因为客户大可以把订单交给价格更低的地区去做,最重要的是周边国家没有配额限制。

东华大学纺织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钱竞芳说:“像丝丽国际集团这种纺织行业已经成为容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江浙很多地方,纺织行业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的就是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大压力就在这里。”

2006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增幅15%。但钱竞芳称,尽管每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都在大幅提高,但是同期利润并没有相应的增长,给美国提供了优质低价的产品,还受到质疑和制裁,中国国内企业的价格战已经伤及自身。

尽管人民币升值会给纺织行业带来阵痛,钱竞芳还是希望通过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能够调整纺织企业出口的秩序,优胜劣汰,改变目前恶性的价格竞争局面。

而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则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外贸企业将被迫调整,而如果产业向西部迁移则有望带来沿海和内地的共赢,弥补升值的损失。广东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就表示,目前他们正在与上下游的客户、供应商进行沟通,可能工厂会往广东省的粤北、粤西等内陆地方迁移。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中国试图改变外贸增长方式 [2007.01.31]
· 走过十年的金钥匙: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侧记 [2006.09.21]
· 反倾销频发“中国造”何处去? 专家:应建预警机制 [2007.01.30]
· 中美经贸摩擦与美国对华经济对话新路线 [2007.02.01]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