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走向
“中国金融体系将发生重要变化。”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说。 国际金融是徐明棋研究的方向之一,对于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可能的走向,徐专门撰文做了表述。徐明棋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将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改变中资银行的经营模式。 徐明棋介绍,短期内,外资金融机构虽然在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无法与中国金融机构相提并论,但是外资金融机构享有国民待遇后展开的全面业务竞争所带来的竞争氛围和竞争格局,将使得国内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的相互竞争进一步激烈化。 “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外资金融机构在混业经营上的优势必然会带到国内金融业务的竞争中。” 徐明棋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黄燕芬副教授也认为,混业经营是未来中国金融业的竞争焦点。 黄燕芬副教授介绍,中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实行分业经营,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立而治,这虽然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但是,从加入WTO以来外国金融机构的经营来看,她们在世界范围内经营业务几乎都是混业经营。如果不解决这一尴尬境地,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不利的环境。因此,突破分业经营的现有格局应成为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一种趋势。” 黄燕芬副教授说。 黄燕芬副教授认为,金融业竞争的结果,是国内金融市场变得国际化了。 中国金融市场打破限制,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化的竞争中成长壮大。而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不仅要求在待遇上与国内金融机构一视同仁,而且包括管理法规的统一,和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这加速了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和国际惯例的接轨。”黄燕芬副教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