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经济瞭望
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中国试图改变外贸增长方式
· 时间: 2007-01-31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中国政府前不久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这表明其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正在发生变化。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委联合发出的通知,取消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有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包括煤炭、天然气、部分木材初级制品等;降低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包括将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提高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例如,将有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新的政策自9月15日起执行。
    “政府官员的眼光已经从出口能够带来多少外汇,转向了如何才能使出口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富祥说。

 

                                        调整范围大

“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大,而且和国外有贸易摩擦的产品几乎都涉及到了。”刘富祥教授说。
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大范围地调整这一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其中的外贸政策就是鼓励出口创汇,赚更多的钱来发展经济。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从1985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企业大量出口产品。这一政策也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的“三驾马车”之一。
     1998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口,中国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1999年和2000年,出口退税率平均都在15%以上。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出口退税总额为11,944.47亿元,比之前5年的退税总额增长了2.8倍。
    “出口退税解决一时外汇困难还可以,但是从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出口退税是最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刘富祥教授说。
    2005年中国出口退税额3,000多亿元,占到了GDP的1.8%,接近了2004年用于教育支出或卫生支出水平。而出口退税带来的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其背后多是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等等,长期来看将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因此刘富祥教授认为,调整直至取消出口退税政策,是今后不可避免的方向。

 

                                            三大好处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认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可以减少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减少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8月外贸数据显示,中国月度进、出口值同创历史新高,分别突破700亿美元和900亿美元,达到719.7亿美元和907.7亿美元,当月的外贸顺差“惯性”般地再攀新高至188亿美元,连续第28个月实现贸易顺差。
    巨大的贸易顺差进一步鼓励了外汇储备的增加,而贸易顺差过大,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不利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贸易政策的稳定。
   “而在这个时候公布调整出口退税,也有向主要的贸易伙伴表示降低顺差的努力的意思。”梅新育博士说。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贸易顺差614.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纺织服装贸易顺差为539.4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7.8%。而这次出口退税调整,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将会起到抑制纺织品出口的作用。
    而且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税的产品中,大多是中国出口量很大的产品,这些产品今后的出口量将会有所降低。
温家宝总理在9月12日的中欧工商峰会上表示,中国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方针,并不刻意追求顺差。这为“出口退税率调整”定下了基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表示,国家通过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还可以达到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目的,同时扩大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等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梅新育也指出,出口退税调整的“一升一降”间,体现出了优化产业结构调控目标。“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的出口,同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与我们的贸易政策相符。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更会对中国中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2005年中国进出口形成的贸易顺差为1,018.8亿美元。对顺差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加工贸易形成的顺差为1,424.5亿美元,一般贸易顺差为353.7亿美元,其他贸易方式逆差为759.4亿美元。加工贸易是顺差主要原因。
而中国在当前全球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中扮演的仅仅是“世界工厂”中的一个“车间”角色,而这个“车间”的生产力水平大多是低层次的,国内企业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的后果,却都要由中国自己来承担。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毫无疑问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促使产业升级,可以淘汰一些低附加值且消耗能源的企业。” 梅新育说。
    这正体现了中国政府目前的外贸政策走向。5部委联合发布的调整通知也指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目的是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为国家财政减轻负担。
    中国出口退税所退的增值税为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按照75%:25%的比例分成,超基数部分,按1:0.3的比例返还,但是退税统一从中央财政中退付。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自1998年国家为帮助国内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每年出口退税额均以两位数增长,2003年出口退税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2%。到2005年,出口退税总额已经高达3,371亿元。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11%。如果不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及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各方面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后,至少可以减轻中央财政40%的出口退税压力。

 

                                       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纺织品出口生意不好做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说。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粗略推算了一下,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会使得2006年第四季度纺织行业利润损失14.61亿元人民币,同时将使2006年纺织全行业净利润率下调0.06%。2007年及以后利润率下降有多大,现在还不好估计。
    除了纺织业,煤炭的出口影响也很大。此次调整,煤炭出口退税被取消,将进一步削弱煤炭企业的出口积极性,煤炭年出口量将继续降低。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为21.9亿吨,出口煤炭7,172万吨。平安证券研究员张响东表示,为了保持战略市场份额和维系战略用户所需,中国煤炭的年出口额仍会保持在6,000万吨左右,此政策可能影响的煤炭出口减少量在1,000万吨左右。
    张响东认为,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行业中,按其受损失影响大小,依次大致为:纺织、煤炭、钢铁、建材。
    但是对于电子信息和医药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是喜讯。
    9月20日,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会重大事件公告,称公司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提高,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产生有利影响。厦华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首家发布利好消息的上市公司。
厦华表示,公司的主要产品液晶彩电、等离子彩电的出口退税率将由现在的13%上升到17%,到2006年年底的三个半月可新增利润近3000万元。
    不只是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股票,受出口退税率调高的影响而走高。
    可以预见,因出口退税率的提高,电子产品、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大型机械产品出口将有所增长。
    由于中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以及机械行业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是替代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矿产品及轻工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这些行业可能会成为中国现阶段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行业。


附:中国出口退税历次税率变化情况
时间                      综合退税率
1985年1月-1993年12月            11.20%
1994年1月-1995年6月             16.63%
1995年7月-1995年12月            12.90%
1996年1月-1997年12月            8.29%
1998年1月-1998年12月            9.24%
1999年1月-1999年6月             11.80%
1999年7月-2003年12月            15%
2004年1月-2006年9月             12%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