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的关注近一年来在中国以至全球都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有消息说,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有40多所学习中国文化的、以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命名的学校--孔子学院。中国政府宣布要在海外设立100所孔子学院。
“国学”一般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国学”这个称谓是上世纪初为区别于当时在中国逐渐兴盛的西方文明的“西学”而出现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国学受关注最多的可能是中国的儒家、道家等学说。因为其在中国有着长达几千年历史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处于近似于“国教”的地位,进入上个世纪以来,国学的命运可谓起伏跌宕。其中尤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所受到的冲击最为激烈。在这次运动中,以道家和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被当作封建糟粕再次受到批判和摒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整理中开始重新显现。从九十年代开始,学习“国学”的热潮兴起并逐渐升温,从最开始的儿童读经书(指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三字经》、《论语》、《老子》、《庄子》等)热,发展到在大学里开办国学班、国学院,人们对国学的追捧似乎在逐步地升级。
据报道,“国学”热从去年底开始再次升温。中国著名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11月办起“乾元国学教室”(有媒体称其为国学老板班),尽管一年学费高达2.4万元(约合3000美元),招生指标仍然供不应求,很多企业老总坐着飞机到北京参加国学班“闻道”。中国人民大学则成立了“国学院”并从去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至今,国内几乎知名的文科高校都开办了国学班。
今年以来,北京大学哲学系又推出了“手机国学课”,手机用户可以像订制新闻、天气预报一样订制国学短信。“国学短信”不仅有“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会有国学大师们的剖析解释。国学短信一个月订制费用10元钱,一天能收到一条短信。另外,一些培训机构也开始举办国学讲座,在中国南部城市广州、深圳一下子出现了四五家“国学”培训机构,讲述国学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这些培训班的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收费金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人民币。
关注国学本是件好事。但热捧国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国学的复兴及传承有赖于教育,这是不争的道理。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采取何种方式来传承,是各种争论中的焦点,是让国学像过去一样回到书斋、回到学院中去,还是必须让它和现实应用相结合?复兴国学到底要从国学中学到什么?
国学热的形式并不重要
北京《文化博览》杂志社总编辑秋子:客观地讲,国学的传承,在过去是通过私塾、书院和家族祠堂等,佛学则是通过寺庙,但今天这些社会体制已不存在了,我们靠什么来传承?今天是市场经济,社会体制发生了很大转变,国学离现实生活愈来愈远,做好国学教育,补上国学这一课,使它尽快回到现实生活,回到民间,当是国学重焕生命力的关键。至于教学方式、高收费等问题,恐怕属于细枝末节了,我们没必要去纠缠不休。用1973年出生仍拖着青春尾巴、中国国学俱乐部的创始人王正伦的话讲,既然大家目前还不知道哪种方式是最好的,为什么不宽容一些,让我们来做尝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