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焦点
“网脉网”能否保障未成年人健康?
· 时间: 2007-02-08 ·

2006年5月底,由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联合推出“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开通了公益性网络导航平台--中国未成年人“网脉网”(www.wm360.cn),用来推进“文明办网”和“文明上网”活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在“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的网站首页这样写着:“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将为未成年人提供内容导航,其内容是由互联网的各个网站提供。为保证您和您的孩子在访问本网站时,不受内容提供网站的广告和不适合未成年人浏览的链接所影响,本网站强烈建议您安装“安全插件”,以帮助您可以安全、放心浏览信息。首页上还说明该插件只对本网站有效,并不影响访问者浏览其他网站。

相关部门介绍说,工程启动后,将进行网站内容推荐和评选、组织未成年人校外网上活动、开展网上不良信息举报、帮助家长掌握互联网运用基本技能等活动,发挥互联网正面作用;通过广播、影视、图书、海报等公益宣传和专家讲座、主题冬夏令营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提高自控自护意识和能力;开发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各类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网络道德、行为规则和网络管理、规范体系。

相关部门说,有了这个网站以后,孩子们将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父母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让孩子的网络空间从此跟成人的网络空间相对分离。这个网站将是中国第一个通过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的未成年人网络空间。

“网脉网”试开通运行的当天,网站推出了一系列有青春特色的“体育、校园、科技探险、旅游探险、动漫游戏”的栏目,以及“新书推荐、教育心得、学习方法”等贴近青少年的需求的板块,并有社区、博客搭建起未成年人交流、互动的平台。此外,网站还推荐了上百家学习教育、新闻综合网站。

对于这样一个旨在保障未成年人上网的健康和安全的网站,社会各界反映不一。有人说这是推动“文明办网”和“文明上网”、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环境的积极探索。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网脉网”起不到上述的作用,并且由于目前这个网站的内容粗糙,不能吸引上网者,所以对于未成年人健康将收效甚微。

 

“网脉网”开了个好头

《人民日报》撰稿人郑根岭:可以说,“网脉网”的试开通运行,是“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开展以来的一项重大硕果,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奉献给广大少年儿童最好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如今无所不在的网络,就像过去听广播,现在看电视一样,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的加深,网络在发挥有用、有益作用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比如网络成瘾,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显示,网民中33.2%的人玩网络游戏。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更指出,90%的年轻人上网就是为了打游戏。目前在中国1.11亿的庞大网民队伍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6.6%,并且这部分人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笔者今年五一假期去武汉游玩,曾经于凌晨将近4点钟的时候到宾馆附近一家网吧借用电脑输入和发送文章,看到那里几乎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有的在兴致勃勃地玩网络游戏,还时不时浏览着黄色网站;有的歪坐在椅子上酣然入睡(但电脑还开着)。人们从媒体上也常能看到,有的小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满脑子都是游戏里的冲冲杀杀,甚至几天几夜拼命鏖战以至于“献出”了生命,也有的孩子混淆了现实社会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自杀了之。至于沉溺于网络对日常学习的消极影响就更不言自明了。

面对网络的负面作用,因噎废食,不让未成年人上网肯定行不通。因此,现实的态度只能是兴利除弊,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净化网络环境,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的互联网空间,从网站建设的源头上尽量减少有害信息,并且用技术手段封杀或过滤境外网站的不良信息。与此同时,疏堵结合,主动出击,在互联网上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充足的有益营养。

当然,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能强烈地吸引未成年人自觉点击访问我们想让他们经常光顾的有益网站。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如影随形、无时无刻地紧盯着他们,过分地强制他们。也就是说,靠命令强迫未成年人上健康的网站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他们自觉自愿才更为可靠,也才能有久远的好的效果。

《通信信息报》撰稿人高骥远:青少年健康上网任重而道远。未成年人上网目前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热衷于网上聊天,沉溺于网络,无节制上网,网上交友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利用网络知识恣意妄为,破坏网络秩序等。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